访吴兆麟之孙吴德立:祖父至死拒当汉奸

时间:2011-08-17 15:46   来源:长江商报

  由一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军校优等生,再被推举为辛亥武昌起义军事领袖。两次被授上将军衔,在政治生涯的高峰期急流勇退致力于公益事业,晚年至死都不当汉奸,他就是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

  吴兆麟(1882—1942),字畏三,湖北鄂城人。16岁投武昌新军工程营当兵,先后考入工程营随营学堂、工程营专门学校学习。1905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翌年再考入参谋学堂,毕业后任第八镇工程营左队队官。辛亥武昌起义之夜,被起义士兵推举为临时总指挥,占领武昌,后调北京。不久退出政坛,致力于社会事业,曾督修樊口大堤等水利工程,捐资修建武昌首义公园。晚年潜心佛法。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诱以高位,不为所动。病逝后,重庆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兆麟基金会会长吴德立是吴兆麟之孙,按照他的理解,吴兆麟是一位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这是他能在突发情况下胜任起义领导人的基本条件。

  吴德立说,吴兆麟的教育是在军队院校中完成的。他在学习期间,参加了清末新军在河南彰德和安徽太湖的秋季军事演习,根据这些经验,吴兆麟编写了彰德、太湖、武昌各次操练纪事和《战术实施》、《参谋旅行兵术》等书。这些书被印发给各军阅读,使得他在军中成名。“以一名年轻的初级军官而具有这样的军事知识,在当时军队素质最高的新军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力荐首义选湖北

  “吴兆麟投军读书的另一个收获,是形成了反清革命思想。”吴德立说,1905年,吴兆麟参加了湖北早期著名的革命团体日知会,宣传革命思想,探讨革命方略,在新军中很有影响。

  同盟会成立后,将在日本讨论的革命战略寄给武昌日知会讨论。据吴德立介绍,吴兆麟在讨论中形成了这样的主张:“湖北军界同情革命者占十之六七,军队训练程度较优,军资甚多,军队最要紧的弹药、粮秣、被服充分,汉阳有兵工厂,弹药不可胜用也,以中国形势,占领扬子江可左右南北,况且湖北居扬子江中心,即孙子兵法中所谓‘衢’地是也……我日知会所计划革命战略以湖北为根据地,竭力联络扬子江上下游各省之同志,待时机一至,则由湖北首义,然后向北进攻,以北京为作战目标。”

  其后的历史证明,吴兆麟的认识和主张都是正确的,而且他本人即参加并领导了这一革命过程的实践。

  临危受命“总指挥”

  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爆发,晚上7点,近300名工程八营的起义士兵聚集到军械总库楚望台。“这只起义队伍随时可能遭到镇压,义军此时最渴望有一军官来组织和领导,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吴德立介绍,吴兆麟当晚正是当值楚望台军械库守卫队的队官,由于他在军中素有威信,义军请他出任战时总指挥。

  此时陆续有许多义军士兵也集中到楚望台,吴兆麟见秩序混乱无章,“如果要举他为首,就要绝对服从命令,如果今晚不胜,明天不但走不掉,还要危及九族。如果大家服从命令,他就愿意冒死一拼。如有不听令者或临阵脱逃者格杀勿论!”

  “我家老爷子很绝,他就职就就下令将城内电线一律割断,以防湖广总督署调兵镇压起义。”吴德立说,吴兆麟以弹药充足的楚望台为根据地,将义军分为三队三面围攻总督府,并派人到炮队和各营催促响应起义。

  下令火攻总督府

  楚望台附近北面的三十标和西面的宪兵营都是湖广总督瑞澂的部队,对起义军威胁很大,吴兆麟当即令炮兵以猛烈火力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保障了楚望台的安全,接着又令炮兵以集中地火力轰击督署衙门。

  “瑞澂开始并未把这几百名起义军当回事,因为两个星期前的一场类似的‘暴动’很快就被扑灭了,但当他调兵时,电话不通了。”吴德立介绍,吴兆麟要求天亮前必须拿下总督府。他亲自带队向总督府后面进发,发现督署后街都是店铺,便命令士兵将所有店铺门板拆下堆在督署后墙外点火,同时派人送信给炮队向火光处射击。炮兵终于有了射击目标,各路义军看到督署起火,加紧进攻,清晨5点左右终于打下总督府。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