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遗址是世界级文化瑰宝

时间:2011-10-03 10:56   来源:广州日报

  

辛亥革命遗址

  辛亥革命史迹不止是广州的财富,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财富,这些活生生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广州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在这里留下了辛亥“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起义旧址、广东咨议局旧址等大大小小35处辛亥革命遗址。目前除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大元帅府等少数广为人知外,一些史迹仍然是“养在深闺无人知”。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对辛亥革命遗址进行了保护和管理,有的还建立了纪念馆。但是这些遗址还没有整合成广州城市文化品牌。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是中国近现代走向共和、走向世界的起点。辛亥革命史迹不止是广州的财富,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财富,这些活生生的、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每一个广州人,都应引以为豪。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深度挖掘、精心修缮、科学整合辛亥革命遗址,打响广州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品牌,将广州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建议如下:

  1.深度开发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将旧址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越华路小东营5号的一座其貌不扬的四进深院落式平房建筑,是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

  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三·二九”广州起义的作用:“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起义指挥部旧址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旧址经过近年的整治已经开放,但面积狭小,周边已被高楼大厦包围,所处位置不太醒目,又没有停车场,不被市民所认识。

  建议申请将“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提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附近征用一块地开辟为停车场,以满足旅游车停放所需。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拆除旧址周围的部分民居楼及临街商铺,改善外部环境,使得旧址不再“养在深闺无人知”,进一步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历史、社会教育作用。

  2.尽快恢复广东咨议局旧址大门的原貌

  辛亥革命的重要遗址——广东咨议局,建成于 1909年,在这里发生过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1911年同盟会会员温生才在咨议局门前刺杀清朝广州将军孚琦而被捕牺牲;“三·二九”起义失败后,牺牲的革命党人陈尸于咨议局前,后由潘达微殓葬于黄花岗,留下“咨议局前新鬼录,黄花岗上党人碑”千古绝唱;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咨议局先后成为省议会和非常国会所在地。孙中山曾在此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并九次在广东咨议局举行演说和参加会议;1925年至1927年, 广东咨议局是国民党中央党部。国共两党著名人物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蒋介石、胡汉民等都曾在此留下身影。

  咨议局由主楼、草坪、荷花池、石拱桥、南端祠堂式大门建筑组成,整体建筑气势恢宏,中西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百年沧桑,咨议局大楼历经风云变幻依然屹立,石拱桥也基本完好,但祠堂式的大门却已消失,被中山三路的围墙所取代。一墙之隔,不仅阻挡了人们的视线,更阻挡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咨议局浓缩了广州近现代百年风云历史,是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实物见证,其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可与南京总统府、中山陵等纪念地媲美。为了更好地发挥咨议局的重要作用,从1996年起,就有不少各界人士和政协委员等呼吁恢复咨议局旧址大门的原貌。建议广州紧紧抓住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契机,尽快恢复咨议局旧址大门的原貌。

  3.对先烈路史迹进行“串联”整合,建设辛亥革命旅游绿道

  广州的先烈路,俨然是展示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的“博物馆”。先烈路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朱执信墓、邓荫南墓、兴中会坟场、庚戌新军起义烈士墓等20多处近代革命先驱的墓园。这些墓园,不仅可带出辛亥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故事,就连墓园本身建筑也各具特色,风格鲜明,颇具建筑美感。

  先烈路上原来的烈士墓群都是建于郊野,面临大路,当年很容易看见和找到。而现在附近建了不少高楼,这些墓址仿佛被戴上厚厚的面纱,再加上先烈路上的文化遗址标识很少,久而久之,竟然连住在先烈路的居民都不知道身边的史迹了。

  因此首先要对先烈路辛亥革命遗址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清理遮挡遗址的违章建筑,“揭开面纱”让辛亥革命遗址露出真容;对确实不能使遗址出入口设在大街的,要做好文化旅游景点标识指引;组织对墓园史料进行整理,使各处史迹既有精彩的说明,也有主题线路延伸介绍,开辟一条辛亥革命旅游绿道,形成类似于南京雨花台游览区、上海龙华烈士纪念园区的民主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风景优美的文化旅游胜地。

  4.全面恢复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原貌

  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前身为建于清代的广东士敏土厂,因孙中山两次在此建立革命政权而得名。亚运会前,旧址被周边民居围绕,特别是前面有江湾大桥东引桥、民居、小学等,直接阻碍了大元帅府正门门楼与珠江的视线通道,另外旧址保护范围内西南侧有两座8层宿舍楼,也对文物的景观和安全构成威胁。

  在亚运前夕,广州投入巨资拆除江湾桥东引桥、建设大元帅府广场,拆除旧址西南侧两座8层宿舍楼,大元帅府重现开门见江的恢宏气势,参观人数大增,成为旅游新热点。

  建议进一步改善旧址的内部环境,全面恢复大元帅府旧址原貌。将旧址西南侧的原房地产用地面积9629平方米地块(现已停工多年),变更为文化用地性质,移交给文物管理部门。在此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陈列楼。拆除现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用地范围内作为办公、文物库房、监控中心等用途的南平房、西平房,复建后花园和兵营房,全面恢复大元帅府旧址历史风貌。

  百年沧海,百年巨变。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加大保护辛亥革命遗址力度,特别是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改善辛亥革命遗址周边环境。同时,更加重视深度挖掘、精心修缮、科学整合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史文物古迹,整体打包规划、整体开发利用、整体宣传推介,更好地释放出广州近代革命史迹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擦亮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这一品牌,让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大放光彩。

编辑:张维佳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