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辛亥革命在成都的片断回忆

时间:2011-09-23 13:56   来源:辛亥革命网

  我1908年毕业于成都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由四川督练处,拨入新军十七镇任炮兵见习排长,后任排长,次年升任连长。1910年春,我由董修武和罗梓青两人介绍加入同盟会,亲历了五十年前成都辛亥革命,时年我28岁,今根据回忆记述于后,供史学界研究。

  一、 四川保路同志军的起因

  1910年春即宣统三年,四川至汉口铁路是川人集股数千万元准备修建的,先皇帝光绪在日,曾以君主立宪的宪法公布,此条铁路是川人的所有权,于国于民,两有裨益。当时川汉铁路股份公司董事会正与在京川人商议,有主张先修汉渝段,又有主张先修成渝段,争议未决,而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媚外求荣,以川汉铁路抵押外国人,由外国人来修,从而掌控西南地区经济命脉,激起川人愤怒,当时省咨议局议长蒲殿俊、议员罗梓青、张表方、颜雍嗜等组织保路同志协会,力争川汉铁路收归国有,他们为民请命,一面上书总督部堂,一面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并派员四处讲演。为时农历六月,各县代表齐集省城,大会决议以不完粮、不纳税、罢市罢课的办法,进一步组织保路同志军誓死力争,此种热潮,全省风动。总督赵尔丰不但不勤求民隐,抚顺舆情,反而令巡防军包围铁路股东公司,勒令代表解散回县,随即逮捕保路协会发起人,如议长蒲殿俊、议员罗梓青、张表方、颜雍嗜、邓孝可、蒙裁成等九人下狱。清廷以为解散组织,可告无虞,不意各界代表返县,群情震怒,各地的保路同志会很快发展成保路同志军,一时之声势,风起云涌,其中主要号召力,起源于(广)汉(双)流,即所谓哥老会之作用,如孙泽沛、吴庆熙、丁厚堂、张某某等自称同志军统领,各纠集队伍向成都进发。总督赵尔丰闻耗,即令巡防军分道截击,同时省城民众有数百人,手抱木牌,上书“德宗景皇帝在天之灵”即光绪灵位,向督府请愿,赵尔丰又令巡防军开枪,顿时击毙数十,伤约百余人,庚即照相,密将木牌上之字,改写为围攻督署的字样,作为人民谋反的铁证上报朝廷,并为日后惩办蒲罗等人有辞可措。

  谁知巡防军出城作战,面对同志军所持者戈矛,防军虽有快枪,终因众寡悬殊,此击彼竄,此起彼伏,愈打愈多,愈战愈烈,使得巡防军打不胜打,防不胜防,处于四面包围之中,战事正不知伊于胡底。嗣又命凤皇山与东较场的新军增援,自农历六月至九月,迁延时日,战地愈广,各县同志军风起,势不可当,(势不可挡)另一方面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已达南方各省,四川的同志军亦得到省外的支持。维时,清廷迫于革命声势,注意西南,特命端方为钦差大臣,率兵入川查办,首先释放蒲罗等九人。孰知端方行抵资中,即为所部诛戳,而湖北新军统领黎元洪亦于是年十月十日在武昌宣布独立,响应革命。与此同时,在龙泉驿作战的新军步兵排长夏之时起义,率兵一连驰赴重庆组织蜀军政府。

  赵尔丰鉴于新军之不可靠,乃调巡防军回省以图自卫,川战自此始告一段落。成都1911年11月28日(农历十月八日)军政府之组织,宣布四川独立,保路同志军亦与有力焉。

  孙中山说,“如无四川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的。”可见其影响力。

  二、十二月八日兵变

  四川近代史称“成都十二月八日事变”,也有人按农历写成“成都十月十八日兵变”。

  从某个角度看,是大清朝一手培植的新军,最早敲响了它的丧钟。辛亥年前,我在新军中就早已看到同盟会在日本出版的秘密书刊《民报》、《革命军》和《黄帝魂》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纲领在成都凤凰山和东较场的新军十七镇(镇统朱庆澜)中广泛传播着。

  兵变前十天,四川起义,宣布独立,成立了四川军政府,新军十七镇镇统朱庆澜被推为副都督,此刻清廷命官,川藏边务大臣兼四川总督赵尔丰,仍然手握重兵,执掌军权,威胁革命。

  当时革命的唯一出路,是改编清廷的巡防军,保路同志会主要领导人,四川军政府都督蒲殿俊,不得不召集驻省巡防军在东较场,听他演讲,并点名发给恩饷,初开言,巡防军向天空鸣枪哗然,遂演成12月8日兵变,目标是首先向藩库劫银。

编辑:普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