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烈罗鼎

时间:2011-09-23 15:20   来源:罗氏家园

  罗鼎(1878-1911),字叔明,化名马集成。四川荣县城关镇人。幼入私塾读书,喜文史,崇敬民族英雄,随父习武,擅长剑术。

  1900年,闻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悲愤至极。《辛丑条约》签订后,他认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推翻清王朝统治。

  1907年,在川南地区秘密组织“东山会党”,进行反帝反清革命活动。

  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1月,同革命党入李子徐等,在川南地区聚集民军200余人,与熊克武、廖腾霄密定,16日进攻叔府。军至屏山附近与清军遭遇,激战终日,弹尽援绝而失败。罗遂化名马集成,潜往隆昌、自流井一带活动。28日,在自流井与王天杰密议,重整队伍,再行起义。事泄,被清政府通缉,查封罗家商号,没收全部家产,兄弟外逃避难,父、祖相继含恨去世。

  1910年2月,罗与熊克武、张培爵等活动于叙府、重庆等地,后与谢持在川黔边创办川南水利畜牧公司,作为革命党人联络点。

  1911年,应黄兴电召,秘密组织人员赴广州参加起义。途中闻起义失败,遂率众回川,经赤水与清军苦战.消灭大部分清军后只身回渝。

  四川保路事起,10月下旬,奉命去贵州仁怀县召集旧部,率起义军挺进川甫,与党人王焕卿、韩硕生等领导的民军会合,公推罗为川南一带民军统领,统一指挥,先后攻克江安、叙永、古宋、古蔺等县,建立革命政权。

  11月下旬,罗鼎受蜀军政府派遣,赴川南各地视察独立情况,深知古蔺宣布独立后,军政大权为原清巡防军管带李晓清独揽、无一党人参政。地方恶霸与李狼狈为奸,为非作歹,遂于12月6日至古蔺县城。李晓清表面欢迎,虚与委蛇,将罗与随行工作人员安排在城内关帝庙内住宿,随带士兵安排驻城外。当日罗约集地方人士集会,申言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不合孙小山制定的军政、民政分掌之政纲,要李挥一去一,李表示“赞同”。会后.李密令亲信哨官钡兵1队,于l2月7日(农历十月十七日)拂晓,包围罗等住处,向罗开枪射击,罗鼎中7弹当场牺牲,时年33岁。

  1912年3月18日蜀军政府颁布罗鼎为烈士。罗灵抠护送回乡后,县人举行追悼大会。烈士遗体破葬天庆山。1946年春,迁葬北郊烈士陵园,在重庆参加完政治协商会议,在周恩来副官颜泰龙陪同下回乡的吴玉章主持迁葬仪式并讲了话。

  附:罗启明《罗叔明先烈》

  罗鼎,字叔明,四川省荣县城关人,光绪年间住河街皂角巷(现河街46号院内),生于光绪三年(1878年),出身在五世同堂的大家族里,兄妹六人,叔明排行在四。少年时,随父习武,擅长剑术,从小养成刚毅、爽朗的性格。除习武外、在祖父开办的学堂读书。空闲时,父辈们经常谈论清王朝宫庭奢侈豪华,大臣们尔虞我诈,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所得的特权,在中国进行无情的经济掠夺,欺压和奴役中国人民。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官吏重重剥削,土豪劣绅.互相勾结,人民灾难深重,挣扎在死亡线上,父辈们的义愤,给罗叔明心地里播下对清王朝仇恨的种子。罗氏家族,在他祖父罗东成的统率下,经营的生意兴隆,在河街饶家桥(火神庙对门,现水泵厂一车间地址)开设银贸庄,衣庄,又在河街现46号店堂,开设纸资铺。叔明青年时期在成都读书,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思想进步的青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对统治中国人民的清政府的政治衰败,财政危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加上外国资本主义越来越猛烈的冲击,使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日益解体,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月益加剧,广大人民遭到残暴的政治压迫与沉重的经济负担,迫使人民群众起来反杭,他认识到只有结束清王朝的统冶,中国人民才有出路。清王朝的腐朽,和义和团运动,为叔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特别是庚子年,光绪二十六乍(1900年),叔明获悉八国联军侵入中国领土,由于清军腐朽,一触即溃,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900年8月13日),侵略军抵近北京时,慈禧携带光绪,文武百官仓促逃离北京,一夜之间,侵路军进城,大肆烧系掳掠,从京津之间,遇人就杀,遇房就烧,使九十万人无家可归,侵略军所到之处,街上尸体狼籍。慈禧为了保住她的统治地位。出卖民族利益,接受侵略国提出的任何要求,在京签订了卖国的《辛丑条约》,“庚子赔款”项,已是帝国主义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绞索,清主朝为付清十亿两白银的巨款,并下令强迫各省每年摊派二千方两。叔明在庚子后对清王朝的腐败,丧权辱因,出卖民族利益,痛不欲生,他激昂地说:“华夏子孙,岂忍列强凌辱,民族兴亡,匹夫有责,雪国耻,不惜满腔热血,乃叔明之志也”。

编辑:普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