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

时间:2011-06-28 16:35   来源:辛亥革命网

d041a4a1d3bde0bb46106479.jpg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汉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早年求学  

  黄兴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22岁时考中秀才,1898年调长沙湘水校经堂,复选调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毕业于武汉两湖书院,次年春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他喜好军事,课余曾请日本军官讲授军事课程,每天清晨必练习骑马、射击,为日后领导武装起义准备了条件。

投笔从戎

  光绪二十九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与同学二百余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同年回国,在长沙邀集陈天华、宋教仁等二十余人集会,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被公推为会长。随后联络会党,仪定于次年秋乘慈禧过70岁生日时在长沙起义。事泄,黄兴逃亡日本。光绪三十一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大力支持孙筹组革命组织同盟会,任同盟会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会中仅次于孙的领袖,随后即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上。他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的入会工作,从中选拔坚定分子组织“丈夫团”,为武装起义准备力量。

领导义军

  光绪三十三年至河内,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遭失败。宣统元年(1909年)秋,受孙中山委托,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次年春,起义再次失败。十月,与孙中山等在南洋摈榔屿(在今马来西亚)集会,决定集中全党人力财力,在广州再举行起义。

 

  1911年春在香港成立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任部长。4月27日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亲自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发现总督张鸣歧已逃跑,出衙门后同清军遭遇,展开激战,多人牺牲,黄持双枪左右射击,毙清军多人后,右手负伤,断两指,化装逃至香港治伤。此役又告失败。事后收硷殉难者遗体,有72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同年,武昌起义爆发。黄兴由上海到汉口,11月3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为黄兴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11月13日就任战时总司令,亲赴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在阳夏之役中,与清军激战相持一月,备极艰辛,攻绩卓著,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时间。汉阳失陷后,黄兴辞职赴沪,策划北伐,筹组中央临时政府。在武昌起义中黄兴督战武汉,为保卫革命胜利作了重大贡献。

兵败外逃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临时政府北迁,黄任南京留守,主持整编南方各军。后因没有经费,军队哗变,乃取消留守府,退居上海。8月,同盟会等组织改组为国民党,任理事。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7月,孙中山兴师讨袁,二次革命爆发,14日,黄兴由上海至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逃往日本。

中年病逝

  1914年赴美国。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曾为云南讨袁护国军筹措军饷,袁死后回国,1916年10月在上海病逝。

革命人生

  1902年赴日留学,入东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并参与创办《湖南游学译编》杂志,组织“湖南黄兴照片编译社”,介绍西方科学文化。1903年4月,为反对沙俄拒不从东北撤兵,同留日学生二百多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随后以军国民教育会运动员的名义归国。回长沙后,任教于明德、修业等学堂,暗中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3年11月4日(九月十六),借他三十岁生日为名,邀陈天华、宋教仁、张继、刘揆一、章行严等二十余人筹商成立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后被选为会长。他提出在湖南首先发难,争取各省响应的方略,并决定从联络军、学两界和会党入手,准备在慈禧太后七十岁生辰时,乘机起义。事泄,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在东京,他大力支持孙中山筹组全国革命团体同盟会。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被选为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此后,他以主要精力从事武装起义,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的入会工作,并从中选拔一些坚定分子组成一个严密的团体“丈夫团”,为进行武装斗争准备力量。1907~1908年间,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之役。
  1909年秋,受孙中山委派,到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广州新军起义。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召集“庇能会议”,议决倾全党人力物力,在广州再举。1911年初在香港成立领导起黄兴义的总机关统筹部,黄兴任部长。于4月27日(三月二十九)发动黄花岗起义,他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两广总督衙门,许多革命党人英勇牺牲,黄兴右手受伤,断去两指。起义失败后,他在香港养伤,支持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于28日赶到武汉,被任命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11月27日汉阳失陷后,转赴上海。南京光复后,独立各省代表会议先举他为大元帅,后改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他均未赴任。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临时政府北迁,3月3l日,袁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主持整编南方各军。因军饷无着,军队哗变,于是大量裁遣。6月14日,南京留守撤销,退居上海。6月30日,参加同盟会上海支部夏季常会,发表政见,说民国成立已半年,而一切未能就绪,“其原因在于政党未能成立”,强调要贯彻三民主义,特别是民生主义。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联合,改组为国民党,黄兴被推为理事。12月,接受袁世凯委任之汉川铁路督办职务,不久又辞。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黄兴讨袁,黄兴以南方各省内部不统一,军队力薄,对讨袁缺乏信心,主张法律解决。7月初,孙中山在上海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兴师讨袁,黄兴表示赞同。二次革命爆发,黄兴在南京强迫江苏都督程德全宣布独立。黄被推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二次革命”迅速失败,孙中山、黄兴与国民党许多骨干分子再次流亡日本。孙中山总结失败教训,对黄兴有所责难。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要求党员入党时按指印,宣誓服从孙中山的命令。黄兴同孙组党意见不合,拒绝加入。同年夏,离日旅居美国。袁世凯恢复帝制时,他在旅美华侨中宣传反袁,并为护国军筹措军饷。袁世凯死后,他于1916年7月回到上海,同孙中山恢复了往日的亲密关系。10月31日在上海因病逝世。著有《黄兴集》等。

编辑:杨笑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