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及港澳学生拜谒国殇墓园

时间:2011-06-27 13:51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1年5月21日,两岸及港澳青年学生在滇缅抗战博物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墙前合影。(中国台湾网 杨永青 摄)

  中国台湾网5月27日消息 云南腾冲古城,曾演绎了中国远征军壮士每推进一米就牺牲七名战士的惨烈故事。1944年9月14日,远征军经过127天的血战,全歼日军,腾冲成为全国沦陷区中第一个光复的县城,但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经500多年风雨的腾冲石城全部被毁。六十多年过去了,腾冲这一浴火重生的地方,如今展现出一片祥和、安康、繁荣的景象。但腾冲人民没有忘记远征军,国殇墓园、滇缅抗战博物馆、松山抗战遗址等静静地讲述着当年英勇牺牲抗日将士们的光辉事迹。

  20-21日,两岸及港澳青年学生一行20人走访了云南腾冲及周边的纪念场所和抗日遗址,他们拜谒了国殇墓园,瞻仰了辛亥革命先驱张文光纪念亭、李根源故居、艾思奇故居,走访了松山抗战遗址、滇缅抗战博物馆等。

  走访松山抗战遗址

  两岸及港澳青年学生一行于20日一早出发,赶赴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松山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现在的松山战役遗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主要集中在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四平方公里。在大小松山、黄土坡等大小七个高地上,地堡、战壕、弹坑等随地可见。其中较重要的足迹有:松山主阵地我军坑道作业遗迹及大爆炸坑;滚龙坡、鹰蹲山等战场遗址;日军发电站、抽水站和慰安所遗址等。

  因山路蜿蜒,天降大雨,腾冲到松山的往返路途耗时11个小时,有的同学已经轻微晕车。可想到当年的那段艰苦岁月,天天都在下雨,将士们衣不遮体,无处避雨,缺乏食物,疾病缠身,同学们都觉得此行走访松山遗址的经历太珍贵了,无不感叹没有先烈的英勇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如今的幸福生活。北京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吴景键从上松山开始便沉默不语,到达每一处遗迹他都会亲自下去查看,时不时用手触摸下地面,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悼念英烈。

  拜谒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的来凤山北麓,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此陵园是由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而题名。

  陵园主体建筑忠烈祠坐落在甬道尽头的高台上,台前正中刻“碧血千秋”四个大字,为蒋中正所题,李根源书写。两侧墙壁上镶嵌抗日阵亡将士名录碑七十六方,刻有九千烈士的姓名。忠烈祠的背后是相对高度31米的小团坡,坡顶立有高10米的纪念塔,塔身正面镌刻着霍揆彰的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以塔为中心,辐射状地把坡体分为六个等分,每个等分都代表一个师,密布着墓碑。整个烈士冢共立墓碑3346块,其中包括战死的援华美军人员。

  21日上午,12名两岸及港澳的大学生神情肃穆,三鞠躬后向纪念塔敬献鲜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蔡秉宪来自台湾,他在拜谒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后辈,我们想对逝去和健在的英雄们说一句,你们的名字也许不为人知,但你们的功绩将永世长存!”

  1234下一页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