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从没有海峡的界线

时间:2011-06-27 13:38   来源:人民政协网

 

                  我们的心从没有海峡的界线
  在同一个天空
  有着相同的语言
  期待着 我们 相聚
  在海的那一边
  承诺 未来 还要再见
  拥抱的日子不再遥远
  ——摘自“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主题歌
  四月的台湾,正是最美的季节。处处风轻云静,处处花果飘香。
  从4月10日起,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邀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追寻历史足迹”大陆高校师生赴台交流参访活动正式在台北拉开帷幕。此后十天内,来自北京、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的十余所大陆高校三十余位师生,从台北出发,沿西海岸一路南行,到达台湾岛最南端的鹅銮鼻,再沿东海岸向北,伴着太平洋的波涛声返回台北。
  其间,参访团访问了台湾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两所高校;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南赤坎楼等历史文化场馆(所);游历了日月潭、阿里山等风景名胜。一路走来,日程紧凑、旅途劳累,但宝岛台湾之旅,却给每位团员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
  此岸连着彼岸
  参访团是4月10日在首都北京集结出发的,经过短短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直航飞行后,中午时分抵达台北桃源国际机场。由于都是第一次到台湾参访,交流团的师生难掩激动的心情,离开机场后来不及放下行李,就奔向向往已久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神秘而稀世的国宝,无数写满中华民族文明的文物,都吸引着参访团团员的注意,大家相互悄声地传递着自己的发现——“瞧,这就是著名的镇馆之宝毛公鼎!”“还有晋文公时期的编钟!”
  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学生李鹏说:“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没有文化的疏离感,感到很亲切。”
  正如李鹏所说,几天的行程下来,参访团的师生们早已发现,能体现两岸血脉相传的远远不只是故宫博物院,高校、古迹,夜市、书店,甚至商场、茶馆,抬眼望去,处处都和自己生活的大陆一样。中国农业大学的谭小平同学更是一语中的:“台湾岛与祖国大陆本来就原属一个地理版块,这边很多物种是由祖国大陆迁徙过来的,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然,这里的梅菜扣肉怎么和我家乡的一样香甜?”
  在台湾大学,站在著名的永远只敲21下的“傅钟”下,听着台湾大学同学介绍老校长傅斯年著名的那句话“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大陆师生参访团学生团团长、北京大学学生肖桃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担任台湾大学校长之前,傅斯年先生曾担任自己母校北京大学的代理校长,“从这里可以看出,两岸接受的都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隔断了几十年,但这几十年对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来说,是非常短暂的。”
  在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两岸师生座谈交流时,大陆学生大胆向建国科技大学的校长黄燕飞提问。“请问黄校长,贵校如何看待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请问校长,大陆高校社团工作非常活跃,不知道贵校的学生团体运作模式怎样?”
  黄校长耐心而又热情地解答着问题,他也感慨,持续深入的互动往来,已经让两岸高校教育越来越相近。“两岸本是兄弟,深度了解,才能亲上加亲。”黄校长的一番话,赢得两岸同学共同的掌声。
  一弯水连着两岸情
  对于第一次到台湾的大陆大学生来说,由于历史的阻隔,台湾或多或少有些神秘。但活动结束后,每位团员心中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揭开神秘面纱,两岸一家亲”。
  归程中,一向羞涩寡言的姑娘——贵州大学学生袁帅给全团师生分享了她的一个“小秘密”——一双鞋的故事。4月14日下午,参访团游历了阿里山森林生态区,按照日程,第二天凌晨要登上山巅去观日出。由于当晚行李没有运到,袁帅的运动鞋打在行李箱中无法用,赤脚穿着凉鞋的她担心凌晨上山的寒气。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袁帅到风景区卖纪念品的商店中,问是否有运动鞋出售。商店的老板娘关切地问她:“小姑娘你没有鞋吗?我们这里没有卖鞋的呀!你这样上山可不行,太凉!”
  热情的老板娘带着袁帅来到她家,打开鞋柜,翻出若干双鞋子让袁帅试穿,直到选到了最合脚的一双。老板娘爽朗地说:“明早你下山后放到我商店的门口就行!”
  那一天,阿里山的天气非常好,日出格外壮观。袁帅说,她的脚、她的心,和初升的太阳一样暖。
  同样来自贵州的冯梅同学也感慨,在阿里山,由于植被、地貌都和她的家乡相近,她感到很亲切,更重要的是,“开口都是一样的话,见面是笑脸,就像和乡亲们在一起一样。”
  在日月潭畔,受热情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邀请,参访团的师生们和阿美族的姑娘小伙子们一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还有北京交通大学的曹蔚然、石维特同学,因为曾经在北京接待过台湾大学生赴大陆参访团,结交了许多台湾同龄的朋友。参访团每走一站,总会有台湾的同学等候在那里。曹蔚然形容他们就像接力赛,“比如我们说有些晕车,下一站的台湾同学一定手持晕车药等候在那里了。”
  一路陪伴参访团十天的台湾十大青年基金会工作人员杨宝莲女士、导游陈克强先生成为所有团员心中的“宝莲姐”、“强哥”,他们操着标准的“台北国语”,如同带着一群小鸡仔的老母鸡一样护着参访团的孩子们,管着讲解、管着吃住,就连花钱买纪念品,他们也会提醒“不许乱花钱啊”!临别时,同学们高声地喊着:“我们爱你,宝莲姐、强哥!”
  铭记连着传承
  此次参访活动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主办的“追寻历史足迹”系列活动之一,参访活动中,历史的足迹处处展现在参访团面前。
  此次参访活动最后一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参观台北的孙中山纪念馆。面对着巍峨的建筑、庄严的中山先生雕像,以及隆重的礼兵换岗仪式,同学们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记者看到清华大学的冯涛同学在孙中山先生雕像前默默伫立了很久。他告诉记者,他非常感慨,孙中山先生在乱世中扛起革命的大旗,为民主自由的中国鞠躬尽瘁,虽然多次流亡海外,仍然不屈不挠,这种大丈夫的骨气值得崇敬;不管是在大陆的年轻人心中还是在台湾的年轻人心中,中山先生都是英雄,“两岸青年都该以中山先生为榜样,携手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大任,创造更好的未来。”
  在台南巍巍的赤坎楼,聆听着导游讲解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台东史前文化博物馆的墙上,看着镌刻着的“为未来珍惜过去,没有历史,就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未来”的标语;在日日奔波的大巴车上,收看着纪录片《张学良》、《抗战八年》……点点滴滴的历史足迹,充实着参访团的行程,也冲击着每位学生的心灵。学生团副团长、武汉大学的杨攀同学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她说,这些历史的足迹不仅对台湾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让大陆来的年轻人更加了解宝岛台湾,增加对台湾历史的了解和尊重,增加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之情。
  19日,结束行程之际,参访团团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络部部长陈爱民告诉记者,带着祖国大陆十余所高校学生走进台湾,与台湾同龄伙伴重温历史、真情互动、共话成长,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对历史、对伟人的告慰,更是一种对未来、对前景的期许。
  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董事长王金平在欢送晚宴上也热情洋溢地勉励两岸青年,要团结一致、热情奉献,再创中华经济奇迹。王金平说,希望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的举办,能启发青年朋友勇于挑战现实、实践自我理想与服务社会人群之情操,“并使人文关怀、培菁育才之宗旨能在全球华人世界开花结果。”
  图:日月潭,我们来了!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