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时代两岸产业合作 新模式浮出水面

时间:2011-09-02 13:32   来源:南方日报

  “三大基地一服务处”,此次论坛最为引人关注的环节之一是,代表两岸产业合作新模式的粤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粤台石化合作基地、粤台光电合作基地及惠州台商转型升级服务处将在惠州揭牌。

  省台办副主任张科表示,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粤台产业合作正酝酿着一系列的新突破,两岸通过提升产业合作层次、构筑合作新平台、形成分工新模式,特别是通过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完成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的新战略态势日益清晰,而这些新突破,也将成为提高两岸尤其是广东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观察点。这也意味着在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代两岸产业合作特别是粤台两地合作新模式已浮出水面。

  在论坛开幕前,本报记者赴惠州调查采访,试图以惠州与台湾产业合作的新突破为观察窗口,剖解ECFA时代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模式。

  合作新层次

  产业合作主体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贸加工型企业和部分台资企业一样,都必须通过转型谋求新的生机。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奕威介绍说,近年来在惠台产业合作向高端发展的趋势下,惠州市一方面加大了对部分在惠台资企业的转型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时也有选择地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台资企业落户,并通过产业辐射、集聚和配套,带动了包括本地和台资企业在内的产业转型。据统计,目前在惠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有60多家,如台湾知名企业台塑集团、统一集团、华通电脑、富士康集团等。

  除了引进资金和技术,惠州市还借力ECFA与台资企业一同建设科研机构、培养研发人才。2009年底,在试图通过购买技术进入全球液晶面板市场遭受困难之后,惠州本土的大型电子企业TCL公司便把脑筋动到技术的载体“人”身上,并从在该领域拥有较强技术优势的台湾大量引进人才,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了一支由台湾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

  企业借外脑,政府建智囊。2010年8月“台湾·广东周”期间,惠州就与台湾新竹市签署了两市友好合作备忘录,并在惠州仲恺高新区与新竹共建“电子信息研究所”,以加强双方在光电、半导体方面的研发合作。

  而在此次论坛上即将揭牌的省内首个“粤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其合作内容不仅是引进台湾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计划构建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3家、台资企业创新平台15家、共同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家,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 

编辑:程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