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台协会长:搭建沟通桥梁助力台企发展

时间:2010-05-15 13:48   来源:中国台湾网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东莞市台协会长叶春荣接受中国台湾网记者的独家专访。(中国台湾网 发)

  中国台湾网5月15日北京消息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东莞市台协会长叶春荣昨日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东莞台协将全力搭建政府与台企沟通的桥梁,积极协助台企转型升级,拓展内销市场。

  搭建政府与台企沟通的桥梁

  目前全国有110多个地方台协,有的台协成立已近20年。20多年来,他们与各地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为两岸经济发展、协助地方政府处理台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了很多协调,成为重要的沟通桥梁。

  在今年的广东省政协会议上,东莞市台协会长叶春荣提出了台商关心的申办台胞证、投资第三产业等问题,之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广东省长黄华华会见了他与另外9名台胞特聘委员,并最终促成了“支持台资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等18条措施的出台。

  不久前,东莞市副市长江凌对东莞台协表示高度评价,在金融危机下,东莞市台协及时跟政府沟通,配合政府的转型升级帮扶政策,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使东莞绝大部分台商企业能渡过危机。

  积极助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现年58岁、祖籍台湾桃园的叶春荣是第一批到东莞的台商,1990年就成立了公司,并于2007年11月27日当选为第八届东莞市台协会长。在他上任当天,就提出了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口号。“东莞有20多年的工业基础,政府能力也大大提升,到了认真规划的时候。所以我认为现在是转型升级的合适时机。” 叶春荣说。

  叶春荣分析说,现在大陆的投资环境跟20年前已经很不一样,如果还不做调整、做修正,那么就会跟产业脱节,就会被淘汰。其实早在2004年,叶春荣就开始布局,并于2006年开始实施转型升级。“当时我们决定,在东莞的工厂不再扩充,而是要做精。我们陆续收购了一些批发商、贸易商,延伸产业链,使得工厂对总收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我们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不大。”

  针对台资企业集体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叶春荣提出了“就地修炼”和“转型不转行”的口号。“就地修炼”是指企业通过提升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解决自身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台商年纪大致都在四五十岁左右,对自身从事的行业已经有二三十年了,再转行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叶春荣又提出“转型不转行”,就是所从事行业不变,只是经营和管理形态上发生改变,他认为这也是最安全的应对危机的方法。

  同时,东莞台协还从台湾引进了14个技术团队协助台企实现转型升级。“这14个团队曾经帮助台湾本土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叶春荣指出,这些技术团队各有所长,企业可以针对各自的需求,有针对性与这些技术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

  成立大麦客 拓展内销市场

  当前东莞台资厂商仍以外销为主,但内销大陆的潜力极大,危机以后,台企拓展内销市场的热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积极,叶春荣认为,首先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东莞制造”。在东莞台协和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2010东莞台湾名品展览会”4月下旬开幕,吸引了34万6千多人参观,参展的台湾厂商都锁定大陆内需市场为拓展目标。

  “接下来,我们协会召集几百家台资企业集资三亿港元成立批发大卖场,叫‘大麦客’。”叶春荣进一步解释说,大麦客的主要产品就是那些台资中小企业没有打响品牌的产品,或者为国外企业做代工的产品,大麦客将会对这些产品设置新的质量标准,统一以大麦客的品牌出售,包括纺织品、服装、玩具、食品和日用百货等多种品类,面向大陆市场做内销。

  不仅如此,叶春荣表示,今年4月底大麦客就开始运营,大卖场也将在年内开业,以后要从东莞开始发迹,希望五年内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再成立10家大麦客公司。

  感谢广东省和东莞市的支持和帮助

  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东莞市政府大力支持台资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出台了许多帮扶政策。东莞市市政府还拿出六个10亿元的科技专项基金,支持当地企业发展,每个“10亿”都有一个特定的项目,其中有一个“10亿”就是用于外销转内销。叶春荣激动地说,“我非常感谢东莞市市委市政府,非常用心地投入精力和资金,协助台资企业外销转内销。”

  日前,广东省政府推出了支持台企发展、保护台胞利益、加强粤台经贸合作的18条措施,涉及“支持台资企业加快发展”、“支持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大对台商和台资企业的服务力度”以及“加强粤台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加强粤台金融交流与合作”,而东莞市将继续扮演先行先试的角色。

  不久前,东莞市副市长江凌还表示,今年东莞将继续执行去年的帮扶政策,并用更大精力,帮扶台商企业渡过后危机时代。(中国台湾网记者 肖燕)


编辑:胡珊珊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