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济杠杆的新支点——台商淮安论坛回顾之二

时间:2010-09-10 13:52   来源:北京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富士康落户淮安和2006年第一届台商淮安论坛成功举办之后,达方电子、大同电子、台玻集团、韩泰轮胎、康师傅方便面、宏盛箱包、美的电机、红豆纺织、志高空调等一批知名台资企业陆续落户淮安,形成了“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效应。台资企业已经成为淮安经济杠杆的新支点。打造“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台资集聚高地的战略构想,正在迅速变成现实。

  2007年11月28日,由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台湾省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台商淮安论坛隆重举行。清华大学台湾省研究所所长刘震涛教授,台湾省中原大学副校长吕鸿德教授,台湾省慈济大学传播学系助理教授李明轩,清华大学台湾省研究所副教授李保明,鑫系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平安等专家学者,富士康科技集团总经理游象富以及来自港台地区的150多位客商、嘉宾应邀出席。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主持人柴璐在主持洽谈会时笑言:“第一届和北大‘联手’,第二届与清华‘拥抱’,苏北经济发展论坛肯定会越办越好。”

  台企纷至沓来 高地效应初显的确,经过近年的飞速发展,淮安的台资企业越来越多,淮安打造台资集聚高地的曝光率越来越高,外界特别是台商、专家学者对淮安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市全力加快台资和IT产业引进步伐,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规划好产业、区位等方面要素,科学制定台资聚集、IT产业发展的近期和中远期规划;着力发展以淮安经济开发区为中心,以富士康为龙头,形成以计算机接插件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代表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产业集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根据台资及IT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需要,超前建设好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加强台资和IT产业招商,探索建立招商推介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在境内外举办台资、IT产业专题招商活动;注重招商选资,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重点引进成长性好、产业带动强的重大项目,引进技术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资源消耗少的高增长项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定对台招商、培育IT产业人才的专项政策,大力引导和支持高校及教师参与产业发展,为IT产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台资正加速向淮安聚集。高雪坤说,如今到开发区落户的台资“巨人”越来越多:2006年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台湾省鸿海集团,投资18亿美元建设富士康淮安科技城。2007年,又成功引进了世界IT行业百强台湾省明基集团、台湾省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大同电子、世界十大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台玻集团。2006年,淮安新批港台项目88个,协议利用港台外资3.86亿美元,分别占到全市新批外资项目和协议注册外资的64%、60%。2007年全市已批准港台项目76个,占新批外资项目的78%,协议注册外资达到6.4亿美元,占注册外资总额的83%。

  承接台商“内迁北徙” 打造淮安“比较优势”

  台商投资“内迁北徙”是台商和苏北需要共同把握的机遇。而淮安如何在激烈的对台招商竞争中赢得主动呢?这是淮安市政府决策者们最想得到专家指点的课题。结合经济学规律、产业发展趋势和淮安现状,参加论坛的专家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论坛上,李保明教授勾勒出了20年来台资在大陆发展的三次变迁:上世纪80年代末,尤其是1992至1995年间,为率先开发的特区政策所吸引,台商在广东和福建沿海大量投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新世纪,台商投资向长三角地区转移;而最近两年,台商投资正在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及北部地区转移与扩张。他发现,其中,第一次迁徙来的台资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如纺织成衣、制鞋、玩具。第二次迁徙,台商投资产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至于第三次迁徙的产业布局,他认为,出口外销型企业仍将集中在东部沿海及靠近机场、港口的地区,内销型企业将向中西部扩展;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仍将集中在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率先向内地扩展。

  李保明提出了“地区比较优势”理论。他说,地区比较优势主要是两个: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成本优势包括,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水电资源、基础设施;环境优势包括,鼓励与优惠政策、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产业完整程度、市场大小、科技水平。对淮安等苏北城市来说,打造地区比较优势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优势与特色产业,比如淮安就提出打造IT产业的台资高地;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完善产业链条和产业网络;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为城市发展留下空间;利用与苏南同处一个行政区的优势,自主发展与承接苏南地区产业转移相结合;扩大宣传,提高城市知名度;进一步发挥服务优势,打造服务台商的苏北品牌。

  鸿德教授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重走“中国新丝路”,台湾省企业亦是如此,大陆是他们“非赢不可的市场”。他认为,大陆地方政府要吸引台资落户,必须要有“平台经济”的概念。在超竞争时代,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对抗,更是“体系竞争力”、“平台竞争力”的较量,“你搭建的平台有多大,你的话语权就有多大。”吕鸿德认为,一方面台资需要新平台,新的着陆场,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注重搭建平台,比如规划新产业集群。

  “大个头”项目“扎堆” 盛大论坛结出硕果

  在这次论坛举行期间,我市共有商业广场、高档装饰材料、电子、机电、家具、铜业生产等30个项目集中签约。这3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人民币66.03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332亿美元,合计人民币76.02亿元。其中亿元项目15个,外资项目13个。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接插件生产二期等32个项目亦在此次论坛期间集中进行了开工、竣工剪彩。

  除了大项目在本次论坛上成功签约,淮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是论坛的成果之一。

  淮安的独特魅力、投资价值和美好发展前景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充分认可。李明轩对淮安着力打造文化名城、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五张名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等举措深为认同。李明轩与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先生很早就相识。在李明轩的眼中,郭台铭先生是一个有着独特的战略眼光、很有气魄的人,富士康选择落户淮安就是一个证明,也说明淮安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地方。李明轩说,富士康这个企业超强的执行能力不是一般的企业可以比拟的。“战士就要战死在沙场,没有成功就不要回来。”郭台铭先生的这句话令李明轩记忆深刻,他相信,富士康在淮安一定会做得很好,淮安经济发展的前景也会非常美好。

  此次论坛和投资洽谈会的举办,反响极大。2007年11月29日晚、30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改革》杂志、现代快报、香港大公报、联合报、凤凰卫视、《台商》杂志、新华日报、江苏卫视及本市媒体集中报道了这一盛况。各路媒体追逐着参会的专家们、淮安市主要领导,请他们就淮安目前的发展态势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说想法,谈观点。各家媒体对投资洽谈会及论坛的相关报道播放或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极大地提高了淮安及淮安经济开发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淮安经济开发区今后更好地招大商外商名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