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见证海口60年生活巨变

时间:2010-01-12 11:15   来源:中新海南网

  中新海南网9月22日电 据南国都市报报道,60年前,海口的饭馆都啥样?60年来,海口饭馆的流行菜色都有哪些变化?18日下午,省烹饪协会邀请了一批60岁以上的老名厨欢聚一堂,开了一次令人“垂涎三尺”的座谈会。参会的老名厨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岁,最小的60多岁,这些当年执掌着海口各大小名餐馆的大厨们,用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吃,描绘了海口60年来百姓生活的变化。

  解放初期私营餐馆继续开

  据了解,新中国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处于恢复调整时期,私营企业得以保留。因此,解放初期的海口餐饮业,依然是以解放前的一些私营餐馆为主,慢慢地进行改造。这些餐馆包括琼南酒楼、利南酒店、长安酒店、中华西菜馆等,数量不多,但对于当时仅有二三万人的海口来说,已经够多了。

  省烹饪协会秘书长林俊春告诉记者,那时候市民极少有人上餐馆吃饭,餐馆的客人大多都是生意人。菜色方面,大多以海南本地风味为主,与现在偏向粤菜风味不同,那时候餐馆里的菜虽然不够精致,但更有海南风味,比如烧鱼肚、炒鱿鱼丝、墨鱼丸、白切鸡、小炒菜、炸肝卷等,原材料上都是选择鲜活的,现宰、现杀、现做,讲究口味清新,原汁原味。“炸肝卷是当时最流行的小吃了,用猪油裹着猪肝,放在油锅里炸,香极了”。林俊春说,当时海口最红火的是一家名为利南的酒店,也就是1958年更名为南岛风味的酒店,位于中山路与新华北路交界处,当时是引领海口餐饮风味的一家名店。

  据介绍,解放初期的私营餐馆进行改造后,有些变成了国营的,有些变成了集体的。1955年后,海口的餐馆成倍增长,从业人员有1320多人,当时一年的销售额有400万元。

  改革开放外资进入海口餐馆

  记者在大厨们的座谈中了解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海口的厨师开始派到广东、香港地区交流学习,海口餐馆的菜色也在慢慢丰富的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粤菜风格。“文革”期间,海口的餐饮业几乎踏步不前,林俊春告诉记者,当时餐馆里人很少,而且完全没有所谓的服务概念,客人完全是自我服务,自己端菜打饭,提倡“菜肴简单化、服务大众化”。“文革”后,海口餐饮业慢慢恢复。1979年,海口餐馆国营、集体、个体的加起来共130家左右,从业人员1700多人。1985年,外资第一次进入海口餐饮业,慢慢地,东湖宾馆、华侨大厦等酒店的餐馆开始红火起来。“那时候人们最流行的就是喝早茶”,林俊春说,这个从香港流传过来的饮食方式,让很多市民趋之若鹜。而当时,海口也早已经出现了北方菜。“北方馆”或许还有其他名号,但大厨们都不约而同地称之为“北方馆”,饺子是他们对这家饭馆印象最深刻的一道“菜”。

  建省之后下馆子成家常便饭

  在座谈会上,谈到海口餐饮业这60年来的变化,让大厨们最感慨的就是,现在的餐饮业实在太多元化,丰富得让人看都看不过来。

  林俊春告诉记者,现在海口餐馆林立,解放初期根本无法想象到餐馆吃饭的平常百姓,现在已经把下馆子当成了家常便饭,就连过年都要早早预订一桌年夜饭。而且现在在海口,不再是简单的中餐、西餐之分,各地的风味一应俱全,甚至日本风味、韩国风味等外国风味的餐馆也出现了不少,还有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让人吃都吃不过来。(南国都市报/刘艳 何国鹏)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