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辽河何以旧貌换新颜?

时间:2012-05-23 15:24   来源:中国环境报

  和谁对话?

  朱京海,1960年1月出生,汉族,北京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历任辽宁省抚顺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抚顺市重点工程办副主任、总指挥,抚顺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总指挥,辽宁省建设厅总规划师、副厅长,本溪市副市长、市委常委,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2012年3月30日任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为什么对话?

  继"十一五"辽宁省辽河流域治理保护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之后,"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将举全省之力,全面提升辽河治理水平,提前3年完成治理辽河任务,摘掉重度污染河流的帽子。那么,辽宁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确保提前3年完成治理辽河的任务?其过程中哪些难关要攻?又有哪些经验可供各地借鉴?

  对话人 朱京海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

  采访人 本报记者 丁冬

  点击一

  焦点关注 辽河打响的四大战役

  关键思路 辽河治理攻坚战、"大浑太"治理歼灭战、凌河治理保卫战、流域生态建设总决战四大战役

  记者:辽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分别打响的四大战役的具体内容、时段及目标?

  朱京海:在介绍辽宁发动的四大战役前,简述一下近年辽河的治理成果,因二者有因果关系。

  从2008年至今,辽宁治理辽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辽河流域首次实现了消灭劣Ⅴ类水体,第一次实现了国家治理辽河的阶段性目标。这期间,辽宁GDP从1万亿元猛增到两万多亿元,但辽河水质不仅没有恶化反而呈明显好转之势。辽宁实现了由污染大省向减排大省的华丽转身。这一切表明,辽宁正在实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并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正是有了前几年治理辽河及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才有了“十二五”时期辽宁继续并加大治理辽河力度的信心。力争提前3年完成辽河治理任务,并使辽河由传统的点源治污转向全面生态治污,最终实现让辽河休养生息的目标。

  2008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为加速辽河治理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去黑披绿”目标。“去黑”就是改善河流水质,把河水变成清水和景观水;“披绿”就是综合治理,美化绿化,把河流变成景观河。明确提出:3年内,辽河流域干流城市段消灭劣Ⅴ类水体;5年内,辽河流域干流城市段实现景观生态化。为此,辽宁先后实施了三大工程,即污染企业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河道生态治理。如今,辽宁参照这一成功经验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辽宁决定发动四大战役,即辽河治理攻坚战、“大浑太”(即大辽河、浑河和太子河的简称)治理歼灭战、凌河治理保卫战、流域生态建设总决战。

  辽宁已于去年10月21日全面打响了辽河治理攻坚战,共安排污染源头治理、辽河干流重点生态保护与恢复、支流河口湿地以及流域垃圾处理四大类工程197个项目,总投资33.8亿元。这一攻坚战的目标是:到今年底,辽河干流及10条主要支流要达到Ⅳ类水质。目前,辽河治理攻坚战确定的工程省补资金已全部落实,国家补助资金也部分落实。截至今年4月20日,共开工127个工程,已竣工19个。省政府已明令要求所有治理工程务必于4月底前开工,10月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

  今年3月25日,“大浑太”流域治理歼灭战全面启动。到2012年底,按全指标考核,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要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提前4年完成治理任务。此歼灭战共安排污染源头治理、河流综合整治及生态恢复、农村环境治理三大工程248个项目,总投资达183.25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47个,其余项目务必于今年10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到2015年,辽河规划范围内主要河流全面开展生态流域建设,按照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的批示精神,将辽河流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目前,已初步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拟实施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环境建设、发展环境统筹等四大工程,涉及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资金160亿元。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破解辽河治理难题

  关键思路 攻坚克难,科学决策,科技支撑,“三铁精神”

  记者:都说流域治理难,难就难在相互推诿,形不成合力。辽宁是如何解决各自为政这一问题的?

  朱京海:辽河是一条季节性受控性河流,导致辽宁虽濒海但属缺水省份,水资源匮乏且污染严重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留下的一个重要“遗产”。多年来,辽河污染浓度高,治污任务重,还存在资金压力大等诸多难题。

  目前看,在辽河、大辽河、浑河、太子河等主要河流的污染治理中,氨氮较难去除。去年,辽河流域干流虽已消灭劣Ⅴ类水体,但今年有些断面出现反弹。对此,要严抓严管。日前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会同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为期20天的辽河治理攻坚战“春季行动”,重点对铁岭、沈阳和盘锦3市的相关断面实施专项行动,查明污染原因,坚决杜绝直排现象。

  在辽宁境内的辽河流域中,“大浑太”流域治理难度较大。由于历史因素,流域内城市、人口和工业集中,且城市布局和工业结构也不尽合理,流域水质污染状况严重,治理难度大。

  日前,作为辽河和“大浑太”流域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的铁岭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和本溪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工程均开工并于10月底前建成。前者可基本解决铁岭城区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后者可保太子河本溪城区段不再有污水直排。

  如葠窝水库建于上世纪70年代,库容量为7.6亿立方米。由于接纳的均是太子河本溪市的出境水,导致水库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辽宁省投巨资在太子河本溪市的上游又建了一座观音阁水库。在流域污染治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为了达到治理目的,大家攻坚克难,齐心协力治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如何激活葠窝水库并恢复其水环境功能?经过多方研究与论证,决定采取这样的措施:在将本钢焦化厂酚氰废水开展深度处理回用的同时,对水库上游本溪市的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截流回用并用管道绕过水库直排水库下游。此举虽有难度,但让人看到希望。

  抚顺市三宝屯污水处理厂虽一再扩建,但因其紧邻浑河边又紧靠出市断面,且浑河抚顺段多是石化企业,导致处理后的水质较难达标。只要有心就会想出办法。从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角度入手,省、市决定借沈阳和抚顺同城化契机,加大治理力度。在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同时,让处理后的水到李石开发区绕一圈,再经南、北湖湿地,最后进入浑河。这样,既增添了区域的生态水,又改善了水质环境,更受到房地产企业的青睐。

  辽宁在辽河治理上决策科学。近几年,不仅阶段性目标明确,而且计划极具操作性。先在辽河干流实施三大工程,再进行支流河整治,现在又在辽河全流域发动四大战役,一鼓作气且一环套一环。同时还有科技支撑和法制保证。辽宁已对辽河用上了无人机监控,沿岸排污口几乎一览无余。辽宁省人大及时颁布《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为其保驾护航。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辽宁环保系统在辽河流域治理和保护上秉持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石心肠的“三铁精神”,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为加速辽河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之,辽河治理与保护是关乎辽宁人民福祉、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事业,只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辽宁人治理母亲河的步伐。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在治理保护辽河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关键思路 创新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记者:在短短几年里,辽宁就取得了辽河治理保护的喜人进展,今年还将在全流域提前完成治理任务。对此,您认为辽宁在治理保护辽河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朱京海:辽宁在治理保护辽河流域中的成功经验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首先,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定不移地支持,并将其视为辽宁重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之一。2008年初,辽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速辽河治理新目标。也是从2008年开始,辽宁举全省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治理辽河并实施了三大工程。工业点源治理工程以造纸企业整治为重点,一举将全省417家造纸企业全部停产治理,并最终关闭了70%的造纸企业。在以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为核心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辽宁在2008年~2009年两年间,投资百亿元,建设了9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日处理能力315万吨,是辽宁过去12年总和的两倍,并实现了全省县县都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在整个辽河流域治理和保护过程中,省长陈政高亲力亲为,每年数次亲赴辽河实地调研、考察或召开现场会解决问题。鉴于辽河属于季节性受控性河流,省长陈政高决定扒掉上游众多小水库,为辽河提供大量生态水。据了解,辽宁共有近千座水库,除保大型水库外,其余的都要扒,去年已扒了29座。为保源头活水来而扒水库,这在全国也属首创。

  前不久,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王珉到辽河沈阳段就辽河治理情况进行工作调研。他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治理保护好辽河和恢复辽河生态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对辽河实施综合整治,长期困扰辽河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目前已得到基本解决,辽河治理和保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强调,下一步,在巩固辽宁辽河干流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要抓好辽河重点支流的污染治理,实施好辽河流域源头治理、垃圾处理等工程。要不断完善治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打赢辽河治理这场攻坚战,彻底改变母亲河的面貌。

  创新思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是辽宁治理辽河的重要经验,也是治辽灵魂所在。例如,一些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由建设部门负责,辽宁省政府将99座污水厂建设交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其中27座则由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建设。再如,治点源、关落后企业等均应由经济委员会负责,辽宁省也交给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总之,在治理辽河过程中,环境保护厅由过去的单纯监管变为直接介入。

  为巩固辽河治理成果和加快辽河生态治理步伐,辽宁在国内率先创新流域管理体制。2010年,辽宁省政府决定在530多公里长的辽河干流和两侧总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区设局”。即将辽河干流全部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全线实行封闭保护,禁牧、禁渔、禁采、禁伐并退耕还河;设立辽宁省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给母亲河配备了专职“保姆”。告别了昔日的“九龙治水”,也标志着辽河由此进入一个全面治理和全面保护的新时期。为使新成立的辽河局能依法行政,辽宁省人大破例将《辽河保护区条例》编入当年立法计划并实现了当年立项起草、当年审议通过和当年实施生效,开创了辽宁省地方立法史上的先河。鉴于辽河干流“划区设局”的成功经验,辽宁省委、省政府又在被誉为辽西母亲河的凌河流域“划区设局”并启动凌河治理保卫战,保护辽西生态脆弱地区环境。

  此外,辽宁还注重机制创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适合治理辽河实际的新规新政:全流域实施河段长负责制,明确由相关市县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对辽河水质的月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行河流水环境警戒制度,对超过“红色警戒线”的地区实施通报;颁布《辽宁省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暂行办法》,规定上游水质超标将对下游给予补偿;出台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地表直接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允许值加严1倍,此举可使全省年减排化学需氧量20万吨左右;发布绿色信贷专供信息,从资金链上遏制黑色GDP增长;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从严惩处,一律按上限处罚或对所在区域实行限批;辽宁中部城市群8城市结盟,更有助于联手治理辽河。

  如今在辽宁,治理辽河已成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难忘在2008年初辽宁省“两会”上,省长陈政高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加速治理辽河时,全场的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均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让母亲河旧貌换新颜,可谓是政府所系、百姓所盼。

编辑:王文英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