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青海玉树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时间:2009-08-28 11:0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8月28日电(记者 吴光于)近年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采取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使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玉树州已经出现水源涵养功能初步恢复、草地退化趋势减缓、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增多、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喜人景象。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它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素有“中华水塔、江河之源”的美誉,也是全球大江大河、冰川、草原、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过度放牧、捕猎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出现了草场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三江源及下游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工程总投资75亿元,涉及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项目共三大类27个子工程。

  目前,三江源保护区共有18个核心区,其中有10个在玉树州境内,共计9.6万平方公里。项目实施4年来,通过禁采沙金、禁伐林木、减畜禁牧、生态移民和限制虫草采集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玉树州的生态保护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08年底,全州共实施16个建设项目,完成生态移民4195户近2万人,建成了11个移民社区;共减畜177万只,禁牧3760万亩;鼠害防治4800万亩,封山育林70万亩,治理黑土滩4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草)42.5万亩;对全州573万亩天然林资源和92.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进行了有效保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时而有高大的架子映入眼帘。据玉树州发改委综合计划科三江源办公室科长布泥周介绍,这是为了防止鼠害而立的鹰架。老鹰可以在上面休息、筑巢,便于捕鼠。“一个这样的鹰架可以控制周围500亩草地的鼠害。”布泥周说。

  在蓝天白云下,藏野驴、黄羊等野生动物自由奔跑。在大大小小的湖泊边,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等珍惜鸟类与记者近在咫尺,似乎并不害怕不速之客的到来。在囊谦县白札乡的噶尔寺附近,成群结队的岩羊在村民的院子里自由进出、觅食,展现出一幅生动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

  随着今年8月玉树巴塘机场的通航,昔日神秘的“中华水塔”一夜间不再遥远。自5月份以来,来玉树旅游的游客已达5万人,大大超过了往年。美丽的玉树以她绮丽、独特的高原风姿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玉树州州长王玉虎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生态保护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生态环境是不可替代的,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王玉虎说,“玉树是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基础薄弱仍是我们最大的州情。我们认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表面上看是一对矛盾,实际上是一个统一体。玉树的生态保护就是发展,保持青山绿水就是发展。”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