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重建波澜壮阔 三年跨越电网崛起

时间:2011-05-13 15:51   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电网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回眸

  这三年是四川电网困难最多、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三年,但同时又是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综合竞争力极大提升的三年!——王抒祥

  三年灾后重建,三年电网崛起!

  崛起的“底色”是:震后,四川省电力公司超过1500余名员工失踪或无法联系,变电站停运171座,线路停运2751条,部分电网损毁殆尽,直接经济损失达106亿元,灾后重建需要资金313亿元。公司供电用户因灾害停电累计达405万户。

  崛起的“封面”是:截至2011年3月,四川省电力公司共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投资140亿元,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7座,建成投运35千伏及以上线路约1200公里。灾区电网的供电能力、电网结构、技术装备水平全面达到、部分超过震前水平!

  三年,在人类发展史上稍纵即逝,但这三年却又格外值得浓墨重彩地去记录、去回顾。这三年是四川电网困难最多、压力最大、任务最重的三年,但同时又是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综合竞争力极大提升的三年!

  站在三年的节点上,审视这一波澜壮阔的电网重建篇章,我们忘不了那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崛起于危难的悲壮瞬间,更感动于四川电网化危为机、跳起摸高、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

  三度春华,电网人穿越灾难、踯躅前行;三度秋实,四川电网浴火重生、大网崛起!

  ★

  震后紧急救援

  废墟中累计救助人员达到5700余人

  没有任何先兆,四川人民永远难忘地震灾难突如其来的那一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仅有14公里。中国进入紧急动员的“汶川时刻”,四川进入极其特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抗震救灾时期。

  抗震救灾第一阶段是抢险救人。“生死大营救”主要特点是一个“急”字。“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翻阅“汶川时刻”的记录,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在都江堰,在外施工的都江堰供电局电力安装队的所有队员们,在地动山摇的地震之后,第一时间就一个不少地回到了队里。一支队伍跑步、一支队伍乘车……营救行动迅速展开:这也成了都江堰震后第一支有组织奔赴现场的队伍。

  在没有光亮的漆黑的雨夜中,在死神步步紧逼的废墟上,展开了一场生命大接力——“马玉,马玉,坚持住,我们不会放弃你的……”一声声坚强有力的呼唤,一点点挖开废墟上的瓦砾,经过14个小时的艰难营救,5名员工获得新生!“我原本以为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的是我的家人,没想到从缝隙中伸进来的是文总的手。”死里逃生的马玉含泪说出了这样的话。

  不抛弃,不放弃!国际公认的最佳救援时间“黄金72小时”过了,救援仍在继续!虞锦华150小时、马元江179个小时……在整个映秀湾发电总厂抢险救灾的恢宏画卷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责任的光芒。正是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的结合,才不断刷新着人类临危生存史的新纪录!

  震后第二天,一条通往震中映秀的“水上生命线”给灾区带来了曙光。废墟上随处可见救援者的身影,冲锋舟上满载着灾区群众……

  周克东是第一批参加救援的船员,5月15日清晨,周克东等人驾船开始救援。他牢牢记得国家电网公司前线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的第一句话,“在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到对岸以后,冲锋舟不能空船回来,必须要搭载受灾群众到安全地带!”

  14条船,30多个舵手交替工作。周克东和他的同伴们仔细算了算,几天下来,他们共从灾区运下来了上千人,其中很多是伤员,还有不少重伤员——这位1983年参军的退伍老兵,把这次救灾当成自己一辈子最骄傲最光荣的事。

  救援不仅在水上,也在陆地上,救援不仅要救自己的职工,也包括灾区所有的群众!

  到紫坪铺电站运送物资的四川省电力公司的刘文齐永远忘不了那29个孩子的眼睛——

  在从电站运送受灾群众回程途中,一位医生请他一定要将22个漩口中学的孩子带到安全的地方;在周桥,一位男老师拉着刘文齐的手,泣不成声,“请无论如何也要将7个孩子送出去!”

  刘文齐答应他们,无论情况怎样困难,保证一定把这些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当看到志愿者将这些孩子们慢慢搀扶起来、轻轻抱起来,刘文齐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这就是电网人!这是一支有责任、有使命、有担当的团队!责任创造价值,但价值并不仅仅是利益价值,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是尽一切可能救灾救人的价值!

  据统计,省电力公司各系统共救助受困职工1201人,加上搭建“水上生命线”帮助转移受困群众,累计救助人员达5700余人,救治2081人。

编辑:芮益芳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