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强大力量

2016年10月22日 16:02: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中国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那么,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则是万里长征的第二步、第三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要谨记“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坚守信仰,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理想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坚定信念是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为实现崇高理想,无数革命先辈以坚强意志克服巨大困难和挑战,甚至献出生命。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广大党员和红军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就是因为有着为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就是因为有着实现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都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步入深水区,推进改革矛盾多、困难大。“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越要毫不动摇坚持正确方向,坚决克服“改革疲劳症”“精神懈怠症”,彻底消除“不愿改、不敢改”等畏难情绪,始终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敢于拼搏,不惧困难。“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的精神关乎士气盛衰,关乎战争胜败。战胜敌人首先要战胜自我,克服“怕”字,突出“敢”字,迸发“勇”字。长征途中,敌人围追堵截,物资极度匮乏,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广大党员和红军将士硬是击退百万穷凶极恶的敌人,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数万里,最终取得长征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敢于拼搏、勇于战斗、不惧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和勇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诗句,充分彰显广大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同样需要敢于拼搏、不惧困难的精神,同样需要敢于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邓小平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空前复杂、空前敏感、空前艰巨。全面深化改革,就需要我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横下一条心,一直往前冲,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团结就是力量。”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为艰苦的伟大远征,在几万人的队伍中,有老有小,有男有女,体质有强有弱,如果没有顾全大局、团结一致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正是广大党员和红军将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相互配合、相互帮扶,才汇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革命洪流,才产生了所向披靡的革命力量。国民党军队虽然人数多、武器先进,但各路军阀各怀鬼胎、党同伐异。红军虽然人数少、武器落后,却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在团结与涣散的对决中,胜利注定属于我们党和红军。可以说,长征的胜利是党和红军团结胜利的战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仍然是改革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就是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必然要打破传统的既得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这就要求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强化大局观念、纪律观念,增强团结意识,不断统一思想和行动,正确对待利益得失,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

  求真务实,灵活机动。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的基本要求,灵活机动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具体运用。战争是生与死的考验,必须要做到求真务实、灵活机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教条主义的实质,就是一切从本本出发,纸上谈兵,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懂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统治后,红军将士在毛泽东等同志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战争要求真务实、灵活机动,改革同样需要求真务实、灵活机动。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不争论”,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当今在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勇气和胆略,更需要策略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六大关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法,体现了求真求实、灵活机动的方法论,必须把这些方法贯彻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我们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够一次次战胜敌人、化险为夷,取得长征的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和红军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党和红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所到之处,除了通过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之外,还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赢得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军占领贵州习水土城镇之后,没收土豪的土地和粮食,打开粮仓盐仓,分田分粮分盐,使人民群众从革命斗争中得到解放、得到实惠,人民群众也自然而然视红军为自己的子弟兵,把红军称为“菩萨兵”,这为我们党和红军在四渡赤水等战斗中打下良好群众基础。人民群众不仅为红军提供情报、船只,而且还为红军带路,甚至踊跃参军入伍,直接参加战斗。我们党过去领导革命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今天领导改革也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只有这样,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人民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党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参与改革,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的智慧充分迸发、力量充分涌流,坚决防止制定改革方案“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现象。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参与者,也应当是改革的受益者。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反映人民意愿,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充分保障困难群众的利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责任编辑:王怡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