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国家旅游局长邵琪伟透露赴台个人游有关细则(2011.06.20)

时间:2011-06-21 08:29   来源:央视网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

  邵琪伟:谢谢。

  主持人:个人游可以说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已经都说了很久了,大陆游客也盼了很久,这一次第三届海峡论坛您是宣布了个人游开放的时间,为什么会选择在海峡论坛这样一个契机上来宣布呢?

  邵琪伟:海旅会和台旅会在这期间已经进行了五轮还是六轮的磋商。在磋商的过程中间,我们对个人游一旦实施起来,我们现在叫试点,实施起来一些相关的问题,包括首先试点选择哪几个城市等等,都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讨论、磋商,已经达成了共识。我们事先都已经商量好了,二季度要开起来,正好这个月底在福建的厦门举办第三届的海峡论坛,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的开放,以城市为基础,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和厦门,今后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逐渐增加开放区域。

  据了解,要参与赴台个人游的居民,需要持户籍证明,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以及个人旅游签注,之后委托本城市指定旅行社,向台湾相关机构申请入台手续。

  目前,北京、上海、厦门一共有33家旅行社,取得业务资质。居民只能通过这些旅行社来办理赴台手续。

  这次选择试点的城市,我们看到北京、上海、厦门,为什么会选这三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

  邵琪伟:因为都知道,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北京又是我们的首都,上海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我们开始选择的时候还有一个,这两个城市对旅游的管理应该是比较好的。

  而选择厦门,因为我们要支持海西的发展,海西经济区,很多政策应该放在海西选择一些城市来先行先试,所以根据目前我们一开始双方表示,不要尝试太多,先试一试。如果试了比较成功,有一些问题有解决的办法了,我们逐步来扩大,将来也逐步扩大。

  根据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细则,符合条件的大陆游客有两种:一是20岁以上的成年人,需要提供不动产、存款或信用卡额度等财力证明;二是18岁以上的在读大学生,这类人群不必提供财力证明。

  而所谓的财力证明,可以有三种形式,满足其一即可。第一种是房产证;第二种是20万元新台币以上的存款证明,第三种是55万元新台币以上的年薪证明。

  另外,大陆游客还需要提供一名在大陆的亲属作为紧急联络人。

  细则规定,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在台湾的停留时间不得超过15天。如果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不可抗因素,而必须延期,应及时报告台旅会,并于事后自行返回。

  主持人:好多人有这样的困惑,赴台个人游要交很多保证金,还要提供工作证明,很多很多类似的证明材料。但是现在去香港或者去澳门,已经非常非常自由了,是不需要这些手续的,这一方面您怎么解答观众的疑问?

  邵琪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个人游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安排,香港、澳门的个人游是2003年SARS之后,中央政府采取的一项举措,是逐步开放。台湾呢,大家都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目前处于这样一个状况之下。因此,我们过去讲,两岸现在所开展的旅游,无论是团队旅游还是个人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既然是一种特殊的安排,它就需要有一些保障性的措施,这些保障性的措施完全是为了推动旅游业,两岸旅游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使我们实施 两岸旅游合作这样一个举措能够长期、平稳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主持人:好多人都预测说,赴台个人游可能要比团队游的费用高两到五成,会达到这样一个价位吗?

  邵琪伟:我也看到这个预测了,我想如果是同等中等水平的团队,是会略贵一点,原因是什么?因为你的费用是不一样的。一般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团队游订房订餐等等相对会优惠一点。个人去消费的时候,这部分的优惠就没有了。你同样订一个中等以上的客房,比如说四星级、五星级饭店的客房,价格是会有一些变化的。但是作为个人游,将来如果人多的话,有一部分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背包客,可能住的是农家乐,相当于我们的农家乐,比如说乡村观光的旅社,反而可能便宜一点,根据你个人的消费能力,我们现在只能计算一个平均的水平略高一点。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是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步步推进的。

  2008年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正式启动。在大陆13个省、直辖市进行试点。到2010年7月18日,大陆31个省市全部开放赴台旅游,游客人数也屡创新高。不过这种旅游只限于团队游的模式,大陆游客只能走马观花,台湾的旅游业者也认为,大陆旅游市场仍有很大潜力。在两岸的呼声之下,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被提上议程。

  2009年7月,在大陆游客赴台团体游开放将近一年之后,台湾前行政部门负责人刘兆玄提出"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议题,表示可以先在里岛进行试点。

  2010年8月14日,海旅会会长邵琪伟表示,将务实推动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海旅会与台旅会开始磋商相关细节。

  2011年6月8日,两岸两会协议执行成果总结会在台北举行,两岸就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等问题达成共识。经过将近一年的磋商,双方同意,在6月28日开始试点。

  主持人:如果团队游,他可以第一时间跟导游和领队联系,比如说我们了解的情况,前几天在垦丁还走失了一位老人,也是组团游的。如果赴台个人游的话,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

  邵琪伟:出现这样的问题,台湾方面有一套管理办法。比如发现什么情况,通过什么样的电话进行联系,找什么样的单位,找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话,就等于说对岸都做了一些准备,所以我们的游客去了之后,都要把这些信息掌握住。一旦病了,该找什么人联系,打什么电话求助。遇到各种危险了,发生什么车祸了,天灾了,应该找什么人联系。这些信息个人去的时候都要做些准备。现在我们开始去办手续的时候是由我们组团社去办的,我们组团社就有责任把一些信息告诉旅游者,让他知道我们进去了之后应该这样去办。 

  主持人:对于这次个人游,我们看到一些信息,比如说相较于澎湖、金门、马祖,这三个里岛来说,好像还有一些特别的安排。

  邵琪伟:这个特别安排是指在福建,在福建省范围之内,我们将和对岸磋商之后,选择若干城市也要试一试。这个试是指这部分福建居民可以到金马澎实施个人游。

  自"小三通"开通以来,福建就成为对台旅游先行先试的平台。2004年、2005年、2007年,两岸先后启动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团体游。近日,经台旅会和海旅会磋商,双方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游。目前双方正在就细则进行磋商,预计今年6月底可以正式上路。

  除此之外,计划在厦门暂住一个月以上的非福建户籍居民,也可以在厦门办理赴金门旅游。

  主持人:您觉得如果个人游开放,您会用个人游的方式去台湾旅游吗?

  邵琪伟:我当然愿意了,但是按照我现在的工作岗位还不允许我自己去个人游。

  主持人:您既然这么推崇个人游,而且又先后去台湾六次,如果让您推荐一下,您比较喜欢的台湾的景点或者是台湾的特色小吃的话,您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些?

  邵琪伟:一般说台湾景点,我印象比较深的,台北故宫,故宫博物院,这两天不是在搞《富春山居图》合展吗?这个我印象很深,里边有很多文物,去参观了以后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会引起我们很多历史的回想,这一个印象比较深刻。再一个就是101大楼,101大楼是造得很好的,我上去过两次,感觉很深。另外还给我印象很深有一个寺庙,叫中台禅寺,我第一次去,为什么印象深?当然后来几个寺庙我都去了,中台禅寺印象深,它这个建筑风格和它这个管理理念,把传统对宗教场所,宗教建筑这种建筑建造和管理把现代理念完全引进去了,这个我印象很深刻。

  我有遗憾的就是我在农民家里没住过,我是下过乡的人,跟农民有天然的感情,我希望有机会能够到农家乐家里边去住一住,我去看过了,但没有住,很好。我去看过一个地方,非常漂亮,满院子全都是花,而且全是他自己打理的,非常好。

  从2005年到2011年,邵琪伟先后6次赴台湾考察,对大陆游客赴台旅游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方方面面的交流和了解。

  2005年10月,邵琪伟第一次到台湾,就感受到了当地旅游业者的热情。考察团深入旅游景区,考察了台湾的旅游产品、接待条件、服务水准和安全保障,为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做准备。

  2008年7月,邵琪伟率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交流考察团在台湾东北部和中部考察,重点考察了台湾九二一地震后旅游业的恢复情况。

  2011年2月,邵琪伟率团参加第14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深度考察了台湾旅游业,力求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向纵深发展。

  主持人:刚才您一直从国家旅游局的局长来看近年来两岸旅游从开始到现在一步一步走过来,现在有这个可喜的收获和变化,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您会怎么来看您几次去台湾回来之后的一些收获?

  邵琪伟: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最大的收获,一个,对台湾的民众,心里有更多的了解。第二个,对台湾的山山水水有更多的认识,确实,说是宝岛,确实是宝岛,一点都不差。台湾由于它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有山区,有平原,有海洋,有海岛。所以台湾经济能够发展到今天,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条件的原因。因此我个人去了还想再去。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如果回头来看,现在两岸之间在旅游这个领域,这种热络的场面是不是有如您当时预想的那样?

  邵琪伟:比我预想的好。

  从我们两岸的业者,旅游管理部门也好,旅游企业也好,积累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合作关系,而且我们个人之间的感情也很好。这也是那么长时间一个交往,包括协商、磋商、谈判,整个过程我们都参与了。就把这一件当时定不下来的事情,最后把它定下来了,而且发展成功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第二个,我确实没有想到,一旦开放之后,人数增长得那么快。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刚刚2008年7月18日开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天去的人很少,台湾有关方面就带信息过来,说为什么人那么少?似乎跟我们预想的差距太大。当时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做了一些了解。是的,一开始,对有些手续怎么办大家不了解,确实盼望已久,但是一旦开了,有些人还观望一下,几种情况都有。

  后来我们研究了之后认为,客源不是问题,但是需要做一些宣传推广。

  第三个,我没有想到大陆居民到台湾去购买力这么强,这超过了我的预料。当时我想,一般到台湾去,作为游客去,一般买一点普通的,买一点茶叶,买点凤梨酥,各种各样伴手礼都会有一点。目前我们大陆居民无论到哪里去,其中有一个意愿就想购物。有一些地方,一开始有几个地方告诉我,供货都供不上了。茶叶、凤梨酥,很多伴手礼供货供不上。当然这也是一个好事情。

  主持人:开放个人游我们看到媒体有很多预估,比如说台湾媒体就有这样一种预估,说如果开放大陆游、个人游的话,每年能为台湾带去90到150亿元新台币的收入,从您的角度来观察,您觉得预估的这个数字是否客观?

  邵琪伟:这个预估的数字是一种推算,台湾方面有一个报道的数字,每一个大陆的游客去,每天大概总的消费是234美元,这个数字也是有关部门统计出来的,就相当于我们来统计,外面到大陆来的游客平均每天消费多少,这是一个道理。它的这个数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应该从现在两岸旅游交流发展来讲,大陆居民到台湾去消费总水平应该要逐步超过。下一步我们搞产业化合作,可以大大超过这个水平。

  主持人:您觉得个人游开放之后是不是就能够更加让两岸的民众走近?更加让两岸的民众互相了解?

  邵琪伟:这是一定的,我们有一句话,人来人往永远要胜过文来文往,你通过媒体,通过书本,包括现在通过网络,不可能对台湾,对台湾民众有深刻的了解,反过来讲一样,台湾民众了解大陆民众,你通过媒体,通过书本这不行。一定要通过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在一块儿交谈,在一块儿吃饭,在一块儿喝酒,在一块儿唱歌,在一块儿跳舞。在这个过程中间,人们发现我们两岸的民众完全是同文,同文同根,在一块儿坐下一在一起熟悉了无话不聊。都可以谈,有什么不可以谈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都有知识、有文化,信息又这么发达,咱们都可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间相互理解,相互了解。

  主持人:非常感谢邵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邵琪伟:谢谢。

编辑:郭莹莹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