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平潭文艺舞台上的藤牌操:见证两岸情缘

时间:2012-03-07 09:54  来源:人民日报

  鸳鸯阵、雀跳步、护头盖顶……在一阵阵令人血脉贲张的鼓乐声中,21位操刀持牌的“虎甲勇士”在戚家军军旗的引导下翻滚而出,不时变换阵形,飞舞的藤牌、利刃与“敌”方的长矛交织成一片刀光剑影。

  春节前后,平潭文艺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藤牌操”,成为深受观众喜欢的节目。

  史载,藤牌操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清剿倭寇时创立的一种制敌战法。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戚家军追倭至平潭,藤牌操开始传入平潭。明末清初,周鹤芝、郑成功及其部属“藤牌兵”多次驻扎平潭,为抗清复明和攻台作准备,藤牌操传入民间。清康熙年间,平潭人詹殿任温州镇总兵,将藤牌阵法从平潭带往浙江温州,又从温州带回平潭加以变化创新。随后,藤牌操逐渐演变成民间健身活动,继而逐步演变为文娱活动中的藤牌舞。

  藤牌舞套路共有六阵,过程伴以怀鼓等打击乐器和唢呐曲牌吹奏,表现强烈战斗气氛。

  “平潭藤牌操承载着海坛儿女不畏强敌、奋发有为的精神情操,是平潭不可多得的民间舞蹈精华,也是我们的‘传家宝’。”平潭县科技文体局副局长赖民说。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藤牌操受到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加入到藤牌操的学习训练中来,藤牌操越舞越红火。

  藤牌操第四代传人黄水华指着一面有50多年历史的藤牌告诉记者:“藤牌取材于台湾阿里山来之不易的老藤,柔韧性强,耐抗打,它是见证两岸文化交流的信物。”(江宝章)

浏览更多台湾新闻

分享到:
编辑:李博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