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香港舆论高度评价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0-03-07 10:43   来源:新华网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新华网香港3月6日电 温家宝总理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香港引发热议。6日出刊的香港各大报纸不仅在显著位置大篇幅加以报道,而且纷纷发表社评、社论进行解读。舆论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具有鲜明特色,最为突出的是忧患意识增强,改善民生加重。

  香港《文汇报》的社评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有关措施涉及安居工程、户籍制度、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就业政策、分配政策、医药卫生等许多方面。这显示,中央政府将“以人为本”的执政观,全面贯彻到施政之中。

  该报的社评还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香港的部分不仅分量更重,而且首次出现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和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提法。社评说,金融危机使香港加紧思考长远经济发展方向,特区政府在巩固金融、航运物流、地产和旅游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开始发展六项香港具有优势的产业,特区政府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努力,得到了中央的认同和支持。这说明,凡是对发展香港经济有利的事,中央都会大力支持。

  《大公报》的社评认为,去年中国经济在逆境中翻身,在“保八”成功下,人民收入大升,就业形势稳定,确属难能可贵。相比来说,去年的刺激经济复苏任务还较单纯,而复苏后面对的提高效益和改进体制、结构缺陷等要求更不易满足。既要大力收紧以实现货币及信贷目标,又要不影响增长,的确难度极高,还有高楼价及楼市泡沫等问题均须及早解决。

  《明报》的社评说,要发展内需市场,首要为人民创造一个“敢于花钱”的环境,近年中国在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大投入,就是要使民众无后顾之忧。不过,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人民要有余钱,才会去花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要处理这个问题。贫富悬殊是深层次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只有全国大多数人都有余钱,也有了让人民敢于消费的社会环境,以服务产业带动的内需市场才可以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否顺利进行。

  《星岛日报》在社评中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增长目标定为8%,反映中央的目标在于巩固和优化产业,而不是强调发展速度,这个决定不但回应内地产能过剩和经济过热的忧虑,相信也较能对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一年的工作目标着重固本培元,矫正因为热钱泛滥的资产膨胀,以及因此引致贫富悬殊等社会不平衡,减低矛盾的积聚和爆发,这些目标是显而易见的。

  《香港经济日报》的社评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用字,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却强调“好字当头”,内涵与去年大不同,促转变、调结构的频密微调成主导。社评认为,中央只订8%的增长目标,就是不想刺激各地“求快”之心,因中央今年最重要目标是“求好”。而且今年国家财政支出方向亦明确调整,有保有压,严控重复基建,加大投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民生范畴。

编辑:田云鹏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