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贞昌抱残守缺 令民进党错失良机

时间:2012-12-03 15:4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苏贞昌无论是在岛内监督马英九当局,还是寻求和大陆更多沟通方面,更多采取的是选举心理、保守的策略。这种谨小慎微,不能利用马英九“执政”满意度低迷趁势而起;或会坐失了让民进党浴火重生、重新转型的最佳时机;凸显了其没有明确的意识要在最有利的选举空挡和大陆做更大胆地沟通,进而确立自己的大陆政策。

  针对马英九多次要求和苏贞昌见面协商的倡议。苏贞昌还不如蔡英文有胆魄,处处以见面意义不大为借口,拖延“朝野协商”。这样做一方面说明自己内心发憷,对“执政”方略缺少全面、深入、系统的思考,不敢急于在大众面前曝光;另一方面,会给民众留下印象,民进党宁可孜孜于政党恶斗,而不能以大局为重,为台湾摆脱困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整合民进党、完成民进党转型方面,当下正是民进党大胆改革的良机。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民进党的体质,为未来的选举年提升更强的战力。遗憾的是,苏贞昌缺少让自己政党彻底转型的使命感和魄力,更多从自身、从短期出发,一味求稳。其状况就像是讳疾忌医的病人,不是趁机刮骨疗毒,而是用香粉掩盖自己疮疤的恶臭。尽管这和其在党内无法迅速平衡党内各派势力有关,但如果真能反思民进党失去“政权”的原因,具有改革民进党的使命感,自然可以更加大刀阔斧,不必做得像是一个蹩脚的补锅匠,用胶水弥合多种裂缝。

  苏贞昌的大陆政策给人的感觉是,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对“中国事务委员会”的设立,尽管充满了多种如意的算计,结果至少暂时是灰头土脸,得不偿失。尝试设立符合现状和民进党自身和历史潮流的两岸政策方面,苏贞昌不是聪明地用放开讨论,集合共识,而是像个对自己营收缺少信心的守财奴,抱残守缺地维护自己的基本盘,怕暂时失去对该党两岸政策影响最大的深绿“急独”分子。

  大陆政策方面,苏贞昌和谢长廷策略的优劣就在于,苏贞昌的先凝聚党内共识,其实共识很难凝聚,看似要从根本上推动两岸,其实会让两岸政策,争吵到选举年,都不一定有结果,说不定形势逼迫之下,会促使其仓促而行,而迎合选举的状况会很差。看似是很大气很合理的策略,其实最没有操作价值,是明显地,以自己不愿承担各种责任,也不真心希望民进党有正真有利的大陆政策。谢长廷的大陆政策,则是先接触,用搁置的方式,来搁置模糊不同的理念,赢得更加从容的时间。

  总之,苏贞昌就任民进党党主席之后,无论在对马英九“执政”的监督和建议方面,还是在探讨建立更加可行的大陆政策方面,显得步子太慢,格局太小。但这毕竟仅仅是个开始,如果苏贞昌要改变内外的被动局面,还有很多有利的节点。但需要其放手一搏,思考和行为的角度要超越自身权谋、利益,胸怀民进党的未来;也更要偶尔跳脱民进党自身的利益,胸怀整个台湾的发展和生存。否则,一味抱残守缺,即便是少做少错,却会让民进党坐失许多良机。(中国台湾网网友:毕殿龙)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