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反腐”玩的不过是“拉郎配”

时间:2011-07-26 13:50   来源:中国台湾网

  针对水浒文化的反腐内涵,山东省梁山县进行深挖整理,提炼总结,日前在此基础上建成国内首个“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7月25日人民日报)

  不愧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其文化内涵果然广博精深,一部《水浒传》也能够被后人挖掘出反腐的时代内涵来。如果施耐庵老先生泉下有知,得知自己的作品能够在反腐方面做出贡献,定然会含笑九泉。鲁迅先生在谈到《红楼梦》时说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梁山县的领导究竟有没有真的在《水浒传》中看到反腐,这还真不好轻易下结论。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书中揭露了北宋末年官场的种种腐败现状,例如卖官鬻爵、徇私枉法、欺上瞒下等等。但是,《水浒传》毕竟不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内容和主旨显然不止于此。施耐庵是想通过水泊梁山的故事,揭示农民起义常常遭遇的悲剧,并进而探讨兴衰治乱之道。梁山当地的水浒文化研究专家进行整理,形成了反腐“18招”,包括“威武不屈、以身作则”等。这种试图将水浒故事改造成廉政教材的做法,难免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的感觉。颇为讽刺的是,响当当的梁山好汉最终依然难以逃脱被招安的宿命,曲终人散人离别。

  从古典文学中汲取智慧,深刻认识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本无可厚非。不过,建立水浒特色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打造所谓的文化品牌,这就有点不靠谱了。反腐败是一项事关国家兴旺发达的严肃之事,如果出现娱乐化庸俗化的苗头,只会适得其反。在名人故里争夺战愈演愈烈的今天,公众有理由质疑相关部门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试图借反腐推销“梁山”。据介绍,梁山县已有近2000余名党员干部分期分批来基地接受教育,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究竟效果如果,这本身很难准确评定,因为测的是心而不是体温。其实,如今旁逸斜出式的反腐办法多了去了,情妇反腐、小偷反腐、香烟反腐、日记反腐……梁山县“古为今用”的做法有新意,但绝不是反腐的阳光大道,属于“非主流”一类。水浒英雄确实反腐,人家对贪官污吏动不动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种“替天行道”的做法显然不够和谐。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的核心发源地,水浒文化底蕴丰厚。但反腐有赖法治,靠的是制度建设和权力监管,如民众公认可行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还权于民”等等。(中国台湾网网友:雷志华)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