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反腐,“我行贿了”网站给力

时间:2011-06-13 16:20   来源:中国台湾网

  据6月12日新华网报道:日前,国内出现3家民间反腐网站,名称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创办人称目前已有超过5万网友访问该网站,而设立网站的灵感来自印度。创办人认为行为能得到政府支持,并称反腐是人民和党的需要,是为了把国家和社会建设地更好。笔者认为,办“我行贿了”民间网站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用,应当给予积极鼓励。

  印度网站反腐有成功的先例。印度有两个“海龟”,出于对印度国内腐败的不满和“抑制国内腐败”的考虑,相信用人民的力量可以遏制腐败的蔓延,他们创办了一个叫“我行贿了”的网站,专门搜集各种行贿故事,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留言,跟网友分享行贿经验,比如为什么要行贿、具体金额、结果怎样等。这家网站在印度蹿红了。目前约有1万多腐败案例记录在该网站中,涉及印度全国19个部门,347个城市。仅印度交通部门就有20名官员受到警告处分,而且民众对该部门的腐败投诉也减少了很多,起到了政府反腐的很好效果。

  网站监督具有巨大震慑作用。现在贪污腐化分子最害怕的监督就是网络监督,网络监督具有传播放大迅速,覆盖面广等优点,它可以让一点蛛丝马迹迅速放大,完全赤裸裸地展现于公众面前,再加之广大网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我贿赂了”网站的信息会更加广泛地传播,使腐败无处藏身。只要一个官员收受贿赂,他都要面临被“我行贿了”网友遭受曝光的巨大风险,就要有被审查失去乌纱帽进班房的可能。政府对网络监督越来越重视,网络也越来越起着重要监督作用。南京周久耕天价烟事件、郑州“开胸验肺”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云南韩峰香艳日记事件等等网络事件的被追究,给腐败以有力打击。“我行贿了”网站的创建,如果健康发展下去定对腐败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网络监督反腐成本低效率高。举报是反腐案件发现的主要方式,传统举报方式中间环节多,周转速度较慢,线索难以得到调查核实等等思想束缚制约,办一个举报事件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而网络举报却是腐败发现率最高的一种举报形式,在反腐败工作过程中,网络举报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我行贿了”网站的建立恰恰提供了一个反腐倡廉的有效阵地,并成为网络举报的最好形式。通过网络披露被举报人的受贿行为,使众多网民迅速知悉,积极参与,有的网民可以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提供更为广泛准确的信息,提供较为翔实的内容与线索,供有关职能部门按图索骥,顺藤摸瓜,迅速查处的方便,提高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反腐成本。

  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腐败的监督发展到民间力量办网站参与监督,“我行贿了”反腐网站应该值得提倡并大加鼓励。(中国台湾网网友:欧阳兆堂)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