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去展未来 两岸军事互信由民间走向台前

时间:2009-09-24 11:03   来源:中国台湾网

  台湾《中国时报》23日刊文认为:两岸确有必要在军事互信议题上跨出第一步,双方至少有一个沟通渠道或平台。 
 
  文章摘录如下:

  危机即转机,形容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恰如其分。大陆方面提出该议题始于2004年5月,选在陈水扁连任就职的前夕发布《五?一七声明》,把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列入第一项。

  来年3月,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4点意见,“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列为第一点,并于同月中旬推出《反分裂国家法》。

  1个多月后,北京邀请连战访问大陆,为国共恩怨正式画下句点,双方发布《连胡公报》,在5点共识中,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名列第2。不少台军退役将领为此奔走两岸,只见陈水扁反复无常,大家莫可奈何。

  直到2008年马英九当局上台,两岸互信燃起,形势出现逆转。一个由台军退役将领为主组成的“中华搜救协会”居中协调,10月促成两岸首次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地点选在金厦“小三通”航线,这次演习双方虽无现役军人参与,却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跨出微妙而又值得借镜的一步。

  这次的海上搜救演习,创造由民间推动、政府同意和人民受益的三赢局面。“中华搜救协会”秘书长银柳生说,和对岸接触交流到信任协作,走到今日的局面,前后足足走了13年。

  两岸的信任禁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且两岸迈入“大三通”时代,重大经济议题逐一明朗之前,政治、军事等敏感问题将难以回避,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两岸关系瞬间倒退。

  为防止意外发生,两岸确有必要在军事互信议题上跨出第一步,双方至少有一个沟通渠道或平台,把危机控制在可预期的范围之内,不至于失控升级。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