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台当局欲拼岛内需求,台媒:怎么看都不像对的方向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8年04月04日 08:57:00A

  蔡英文近日一再强调,岛内需求将成为今年台湾经济成长主要的动能。台湾《联合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蔡当局不仅经常演出政策“发夹弯”,更往往践踏自己标榜的价值,甚至只想“烧钱”来追求浮面的绩效;这种短线作风,如何建立有根的发展愿景?当蔡英文忙着帮赖清德盘点政策,赖清德忙着替台电找“干净的煤”,台当局“经济部长”忙着张罗电力,如此没头苍蝇的台当局如何搞得出好成绩?一向是贸易为主的台湾,现在要关起门来自己砸钱搞岛内发展,无论怎么看都不像对的方向。

  社论摘编如下:

  蔡英文近日一再强调,岛内需求将成为今年台湾经济成长主要的动能。她说,外在环境变量无法控制,能操之在我的就是岛内需求,能不能够做出成绩,靠的就是执政团队的执行力把绩效反映出来。岛内需求当然重要,但蔡英文没告诉你的真相是:台湾是外销导向的经济,只专注在狭小的岛内需求市场,其规模远不足支撑成长。

  对于大陆的惠台措施及即将开打的中美贸易大战,蔡显然比赖清德更了解其严重性,也不掩焦虑。她多次在民进党中常会强调,“期中考”将至,“行政”团队要对具体政策提出明确时间表,强调拼经济很重要;若没跟上这波全球经济上升景气,“‘GDP’数字要从哪来?”

  蔡的焦虑可以理解。特朗普发起的贸易大战,台湾必然遭受池鱼之殃;若全球金融市场及科技产业动荡加剧,台湾出口受到冲击,经济动能必将减缓。一旦出口打不开局面,当然只能靠岛内需求,除了民间投资和消费外,最大的关键就是台当局投资。由于“前瞻计划”预算陆续启动,蔡盘算,加上都更与长照、推动老屋更新及能源转型等,均可创造更多岛内需求。

  问题在,台当局编列的预算,要花得出去才有效果。“台发会主委”陈美伶说过,过去五年,台当局公共建设预算每年有5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未执行,因此“台发会”要建立监督考核提高执行率。远的不谈,蔡台当局大力推动“长照2.0”,去年核拨给地方79亿元,地方执行率却仅64%,最后缴回台当局的经费达28亿元。长照是民间需求极殷切的项目,但地方却拿到钱而花不出去,可见不仅行政效率太差,政策的拟订也无法针对民众的需要对症下药。

  再看“老屋更新”政策。台当局“内政部”四年前推的防灾型都更,早已不见踪影;蔡去年在台南大震后就要推都更,但迟迟未见进展。根据台当局“内政部”统计,去年全台核发的建筑物拆除执照仅4300户,创下2010年来的新低量,显示老旧建筑更新速度缓慢。今年花莲地震后,台当局知道无法再拖,才急着大推“都市更新条例”和“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建筑法”等修正案;但要指望它为今年岛内需求加温,恐怕来不及。

  进一步看,各经济机构之所以预估岛内需求成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加薪效应”会产生民间消费力的增加。尽管赖清德声称“50%以上民众有加薪”,是否真那么乐观,我们暂持保留意见。但别忘了,民间消费力深受各种预期心理左右,例如卫生纸抢购潮,反映的是民众对市场的不安。类似的心理,还会反映在去年7月“年金改革”效应上,年金被砍的族群原是台湾社会的一大消费主力,在预期收入减少下,其消费必然趋于紧缩。如此一来,岛内需求市场的热度势必雪上加霜。

  追根究底,所有问题的症结还是出在蔡当局自己。蔡英文上任后,一心忙着改变两岸关系并强调“转型正义”,搞得民众怨声载道,“拼经济”的要务则被晾在一旁。赖清德虽力图解决“五缺”,却提不出实际做法,加上能源政策荒腔走板,引发电力供应不继的连锁争议。包括台当局“经济部长”都被供电问题拖住,“阁员”拿不出有感的经济对策,反而制造更多空污及环境争议。尤其,为了拼建设,台当局“环保部门”屡屡守不住自己的底线,而屈从经济建设部门的要求,在让民众愤怒。现在蔡当局不仅经常演出政策发夹弯,更往往践踏自己标榜的价值,甚至只想“烧钱”来追求浮面的绩效;这种短线作风,如何建立有根的发展愿景?

  当蔡英文忙着帮赖清德盘点政策,赖清德忙着替台电找“干净的煤”,台当局“经济部长”忙着张罗电力,如此没头苍蝇的台当局如何搞得出好成绩?一向是贸易为主的台湾,现在要关起门来自己砸钱搞岛内需求,无论怎么看都不像对的方向。

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