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年交易额达36亿 昆明斗南花海传奇30年

时间:2012-04-11 15:00   来源:昆明信息港

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等待运往全国各地的鲜花 张玉杰/摄

呈贡湿地生态公园 张玉杰/摄

  “游客是先知道昆明,才知道斗南。花界业内人士,则是先知道斗南,才知道斗南在昆明。”30年的时间里,斗南从滇池边的一个鱼米乡,经历巨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花市,2011年花卉交易达36亿元,中国市场上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出自斗南。远至越南、缅甸的玫瑰在此参加拍卖交易,国内浙江的非洲菊、海南的配叶到此交易,除了鲜切花,斗南的盆景苗木市场潜力巨大,每天有1万余客商活跃在斗南,“斗南花卉”品牌价值达32亿元。

  这个滇池边的鱼米乡,仍然保留着浓郁的农耕色彩,但同时,来自省内外的物流花卉企业迅速在此集聚,花产业链迅速形成,30多年间斗南正在经历一段传奇巨变。

  斗南农民最能吃苦

  “斗南的妇女,一天能剪6000枝花,剪完回家要修整、包装,再连夜运到斗南花市拍卖,非常能吃苦。”斗南街道办副主任张增福是土生土长的斗南人,他熟知斗南乡亲。

  斗南人的聪明能干和随机应变也是出了名的。斗南是滇池边的鱼米乡,最早以种稻谷、打鱼为生,抗战时候因为人口增加,斗南开始种菜较多。到60年代,斗南人开始规模化种菜。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老先生引进剑兰栽植起,斗南人发现了种花比种菜还赚钱,于是规模化的种花业与种菜业同时发展。

  种花一村一品,像江尾以康乃馨为主,小古城以玫瑰为主,村民们可通过节令和修剪精确控制花期,其产量和品质在全国都是第一位的。种菜的复种指数达到600%,每块地一年可收获6次。

  随着斗南发展花卉交易,不少农户开始做花卉物流交易,也有农民开铺面做花卉、盆景生意。项目落地,滇池“四退三还”及生态禁建区建设,使斗南街道办原来7457亩土地,减少为5101亩土地,农民被征地后,2011年,斗南外出租地种植花菜的农民达到1887户,2010年,呈贡全区外出租地83000亩中,斗南农民租地就达28032亩,占外出租地总数的约四分之一。

  外出租地多的达到50亩至200亩。租地多了,自己忙不过来,斗南花农也开始喊工,剪一枝花2分钱,熟练工一天能剪6000枝花,收入可达120元。

分享到:
编辑:马迪

图片

图片推荐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