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的昌邑情结:热心慈善、助力发展传递温暖力量

时间:2013-04-08 09:4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4月8日昌邑消息  近年来,在山东昌邑投资兴业的台商越来越多,事业也蒸蒸日上,台商们在搞好企业经营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有的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有的则不断邀请生意伙伴到昌邑投资兴业,助力经济发展。台商们的昌邑情节,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我爱上了昌邑这片热土,我爱这里热情的人民,我爱这里的美好生活,是这座城市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台商刘竹承饱含深情地说。 1997年,刘竹承退休后从台湾来到昌邑投资创业,在这里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经过多年打拼,他的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网点遍及全国,并出口东南亚和东欧。

  刘竹承在昌邑投资兴业的同时,也将一颗爱心带到了昌邑,最初他帮助的是自己从媒体上发现的救助目标,后来他让朋友和昌邑台办工作人员提供需要帮助的人。到目前,他先后救助了150多名大学生、300多名贫困老人,累计发放救助款超过500多万元。

  把温暖的力量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刘竹承不是个例,在昌邑的每个台商,在搞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都时刻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当了解到石埠沟流村集体经济薄弱,想整修村内道路但无资金的情况后,台商李森荣主动联系其他台商一起为该村捐款一万余元,整修村内道路1400米,实现了村民们多年的夙愿。

  “昌邑是我的故乡。”每年都要在昌邑生活上大半年的台商董希孔自豪地说道。与刘竹承的经历不同,董希孔1965年生于台北,虽说是台商,他的根却在昌邑。早年爷爷从围子镇董家隅庄村赴台经商,从此为海峡所阻,没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2001年底,董希孔带着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对故乡的眷恋,回到昌邑购买厂房,注册成立了潍坊世扬防潮设备有限公司,在故乡的热土上扎下了根。

  在昌邑住的时间长了,董希孔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越来越深厚,他不断地邀请台湾的生意伙伴到昌邑投资。经他介绍,台湾藤村有限公司2006年开始到昌邑市投资房地产业,目前已累计投资2.3亿元人民币。这种“以台引台”的招商模式,形成了良性循环和明显的集聚带动效应,为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交往以及招商引资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6年以来,昌邑市政协先后邀请了3位台商担任政协委员。经过这几年的历练,这些台商在政协委员这个角色上已经游刃有余,他们围绕人民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主要职能,积极参政议政,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及民生问题,关心台胞、台属的意见和需求,他们的很多建议、提案,已经在昌邑多次发挥功效。

  刘竹承、董希孔、李森荣等人的经历就是在昌邑投资台商的一个缩影。截至2013年3月底,昌邑市台资企业已累计达到99家,累计利用台资30236万美元,行业涉及精密铸造、化工、盐业、纺织、食品加工等,为昌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台湾网潍坊台办通讯员 匙明建 赵婧婧)

  浏览更多各地涉台新闻

编辑:郭庆娜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