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韶关市台湾同胞投资情况

时间:2008-09-19 10:28   来源:华夏经纬网

一、台资投资我市历史沿革

    1989年,第一家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我市始兴县落户。来自台湾的陈家隆先生在始兴县成立兴马木业有限公司,租用家私厂厂房进行木制品的加工生产,产品主要销往欧美。2003年10月,陈家隆先生在韶关市沐溪工业园建立富声达(韶关)电机有限公司,从事电子产品生产。2005年1月,筹建乐昌隆成矿业有限公司,至今,陈家隆先生在韶累计投资达750万美元,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和两岸经贸交流的密切,来韶投资的台湾企业大幅度增加,单是2000年后新增台资企业36家,占我市台资总数的48%。

二、全市台资企业的基本情况

    据初步统计,全市现有台资台属企业85家,总投资规模6.5亿元人民币。2006年,这85家企业总计上缴国家和地方税收800万元,解决了1.2万人的就业问题。从我市台资企业个体来看,大多数属于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生产规模在3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均为独资性质,主要从事出口加工业和种植业。

(一)我市台资投资企业主要有以下特点:

1、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台资投资产业地域取向明显,基本为加工业和种植业两大产业,就全市情况而言,初步形成产业链的只有翁源县。以该县为例,共有台资企业41家,占全市的48%,且产业分布明显,兰花种植分布于该县的江尾镇,出口加工企业集中于官渡经济开发区。该县江尾镇气候适宜种植兰花,加上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制定一系列政策,形成当地一大产业,单在翁源种植兰花的企业有28家,占我市台资农业投资企业的70%,该县已成为我国最大国兰种植基地,产品销往欧美、日本市场。另外,官渡经济开发区聚集了13家台资企业,依目前情况看,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中有3家专门加工生产徽章产品,投资生产都上一定规模,规模最大的为天羯星精密工业(翁源)有限公司,首期投资3800万元,年产值200万元,目前徽章生产逐步形成官渡开发区的一大产业,开发区管委会采取措施扶持该产业发展,打算通过几年努力,把官渡打造成全国徽章生产基地。

2、劳动密集型特点突出。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尤其是劳动力资源富集,为加工企业提供良好条件。特别是京珠高速公路开通后,台资企业在我市掀起投资热潮。投资我市的台资工业企业虽有41家,但多属于工艺品、家具、皮具、电容器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翁源官渡经济开发区的台资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主要从事徽章制作和鞋业二大产业,劳力容量较大,为我市富余劳力开辟了较宽的就业门路。

3、投资规模不大。在我市投资的台资企业投资规模多在1000万元以下,营业收入多在3000万元以下,至今未成规模效应,在我市经济结构中占的份额不大。

(二)台资企业产业分布情况

工业企业41家,占我市台资企业的48%。主要集中于翁源、乳源两县,在其他县较为分散。其中翁源县从事皮具饰品、电容器、竹工艺品生产等。

农业企业40家,占台资企业总额的47%。主要集中于翁源、新丰。从事兰花种植、水果种植等。

服务业企业4家,占台资企业总额的5%。主要集中于新丰、始兴,从事休闲、度假、旅业等。

(三)台资企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进利用了台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市经济建设中投入资金的不足。

二是台资企业中大部分在多年前就取得自营进出口权,是我市对外贸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市扩大出口创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实现了一批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并在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等方面,为我市其它企业提供了借鉴。

四是提供了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就业压力。

五是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当地农民致富。如翁源县南浦镇康泉生态农庄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生产羊奶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该公司不仅解决了当地120个劳动岗位,还通过发动当地农民种植羊饲料,实现每年每户增收1050元,另外,兴建了50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为周边300户农户免费提供用气,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分享到:
编辑:李婷婷

相关新闻

图片

图片推荐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