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简介

时间:2008-09-19 10:57   来源:华夏经纬网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是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深圳盐田(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更名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也是全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

    建设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广州市委、市政府与梅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精神,加强两地合作的具体行动,也是梅州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总体规划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于梅州市区西南、梅江南岸,规划控制面积2361公顷。园区以“工业新城,生态园区”作为发展定位,由广州市按照广州科学城的规划理念,结合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战略,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坚持以广州市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龙头,以梅州市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基础,以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梅州基地为纽带,依托广州市的整体实力,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建设全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二、区位优势

    一是地理位置独特。梅州是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园区位于梅州市区西南部,紧邻畲江中心镇镇区,为梅州、兴宁、五华、丰顺4个城区的中心,车程均约30分钟。园区东侧连接梅揭、兴畲两条高速公路互通出口,梅揭、兴畲两条高速及广梅汕、梅坎两条铁路均交汇于此,206国道穿园而过,距梅县机场和在建的潮汕国际机场约30分钟车程,是梅州面向珠三角、沟通闽赣江浙的交通枢纽。

    二是土地资源充裕。规划区内多为平缓丘陵,且人口密度较小,连片开发成本低,土地储备充足,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大。

    三是设施条件较好。供电:区内现有35千伏、变压器容量为1.5万千伏安的变配电站1座,即将动工建设110千伏、变压器容量为12万千伏安的变配电站,能满足园区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供水:现有日供水8000 吨自来水厂,计划扩建日供水1.2万吨的自来水厂,并建有独立的排水系统,管网完善;通讯:园区建成区内已完成96芯的通信、电视光纤系统(含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安装。

    四是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良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五是人力资源充足。梅州现有人口500多万人,全市劳动力262万人,其中16—35岁约152万人,劳动力充裕,素质较高。有高等院校1所(嘉应学院)在校人数约13000人;普通中学285所;中等职业学校44所,在校人数约4万人;技术学校3所,在校学生1万人;可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劳动力人才。

三、产业布局

    园区以承接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以通讯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研发、物流等产业相配套,重点发展

    汽车变速器、车桥、起动机、发电机、汽车齿轮、汽车电器等产品。

四、园区现状

    园区于2005年下半年开工建设。首期403公顷,目前已投入2.2亿元,开发建成面积69.3公顷,拟再投入4亿元于2009年前全面完成403公顷的开发建设。建成区已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同时,按照规划现正抓紧1300多亩征地拆迁工作。梅州机电特色产业基地、汽车零部件产业梅州基地已通过省的认定。

    现有24家企业进园,计划投资总额10.23亿元,其中已投产企业12家、在建5家。

主要优惠政策

(一)水:普通工业用水水价最高不超过0.7元/立方米,生活用水水价最高不超过1.2元/立方米。

(二)电:园区内用电免征城市建设附加费,电价按南方电网价格执行。企业纳税之日起三年内,在企业当年入库税金市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的20%的总额内,市财政每度电给予0.05元的补贴。

(三)财政扶持政策:

    园区内的生产企业或新增的生产性项目,在开始纳税的次年1月1日起连续5个日历年内,按当年度达到的条件,享受下列财政专向性扶持资金:

1、对当年应征且已入库税金500万元(含500万元)或固定资产投资额5000万元(含50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可享受企业当年入库税金市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的50%的专向性扶持资金;

2、对当年应征且已入库税金300万元(含300万元)或固定资产投资额3000万元(含30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可享受企业当年入库税金市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的30%的专向性扶持资金;

3、对当年应征且已入库税金100万元(含100万元)或固定资产投资额1500万元(含15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可享受企业当年入库税金市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的20%的专向性扶持资金。

(四)费用减免:

    免收61项市本级行政规费,减半收取20项经营服务及中介服务费,降低标准收取5项相关费用。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指挥部

总   指   挥:刘日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一副总指挥:李  嘉(市委副书记、市长)

常务副总指挥:张远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 总  指 挥:叶胜坤(副市长)

骆裕根(梅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

江理达(兴宁市委书记)

成员:市直,中央、省属驻梅等单位,梅县,兴宁主要负责人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张运全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职能机构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委会

      资产管理中心

       园区开发建设经营公司

 

区位优势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梅州市区西南部,为梅城、兴宁、五华、丰顺4个城区的中心,紧邻畲江中心镇镇区。

    梅揭、兴畲两条高速及广梅汕、梅坎两条铁路均交汇于此,206国道穿园而过;是梅州面向珠三角、沟通闽赣江浙的交通枢纽。

    经梅汕铁路与京九、京广、广深铁路相通,经梅坎铁路通达福建及华东地区,经梅揭高速正在兴建的潮汕国际机场以及梅县机场均约半小时车程。

    由高速通往广州:经兴畲、梅河、惠河、广惠等高速公路,里程约350公里,约3小时30分钟车程;通往深圳:经兴畲、梅河、惠河、惠深等高速公路,里程约320公里,约3小时车程;通往汕头:经梅揭高速公路,里程约120公里,约1小时30分钟车程;通往厦门:经梅揭、汕汾、漳汾高速公路,里程约350公里,约3小时30分钟车程;通往龙岩:经梅揭、天汕高速公路,里程约200公里,约2小时车程;通往赣州:经兴畲、梅河、粤赣高速公路,里程约400公里,约4小时车程。

基础设施

供    电:现有16000KVA的35KV/10KV变电站一座,

          拟建120000KVA的110KV/10KV变电站一座。

供    水:现有一套5000吨/天的普通用水系统,拟建一座50000吨/天的生活饮用水厂。

排    污:日处理2.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

道    路:高档次水泥硬底化路网。

绿    化:统一绿化、环境优美。

通    关:梅州设有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口岸查验机构。

邮政电信:通讯发达,网络先进完善,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区,已完成96芯通信、电视光纤(含电话、宽带、有线电视)安装,可满足园区企业的通讯需求,立体邮政服务网络也日臻完善。


规划定位远景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按照“工业新城、生态园区”和“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原则,由广州市按照广州科学城的规划理念和“统一规划、分步开发、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规划,“工业新城”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其中23平方公里为“生态工业园”;整个园区划分主导产业区、关联产业区、综合服务区和生态休闲区等4个功能区。

    在规划中,突出保护园区生态景观,尽量保留园区内的水域及周围自然生态林地、山丘等,合理利用原生态环境,着力打造适宜居住、适宜创新、适宜就业的生态新城。

    园区突出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以通讯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研发、物流等产业相配套。

    坚持以广州市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龙头,以梅州市现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基础,以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梅州基地为纽带,打造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园区与省经贸委、广州市、广汽集团、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等单位达成一系列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园区全面建成后,可实现工业产值510亿元,税收51亿元,吸纳用工15万人以上,在工业发展上再造一个梅州,在城市发展上再造一座30万人口的宜居宜业新城。

土地利用规划图

分享到:
编辑:李婷婷

相关新闻

图片

图片推荐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