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民”和县蔬菜大棚里种地

时间:2011-11-16 11:00   来源:马鞍山日报

  色彩鲜艳的大小南瓜,长达两米的蛇瓜,吊在藤上的酒葫芦……初冬的淡淡寒意中,70多种瓜类、50多种蔬菜在5000平方米的温控大棚里演绎出春天的欣欣向荣。11月11日,当记者走进“台湾农民”洪基谋坐落在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蔬菜大棚时,为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所惊叹。 

  “我们是8月份开始承包的,一共承包了460多亩土地,承包10年。接手这3个月以来,我什么都不想,就想搞好本届蔬博会,把我们的名气打出去!”正带着工人忙着最后布展事宜的巢湖绿神有机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洪基谋告诉记者,本届蔬博会是他们最大的机会,必须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去,把和县的蔬菜种植推出去,让和县的农民更加有信心。 

  采访中得知,作为“台湾十大杰出农民”之一的洪基谋其实很早就来内地进行农业技术授课了。“我们很早就有了在长三角地区发展花卉种植的想法,一直都在寻找适合的地方,直到在苏州遇见和县的招商人员,我们才终于找到了根据地。”洪基谋说,即使是与山东寿光相比,和县的蔬菜种植也是有得一拼。同时,他对和县的环境很满意,作为技术总监,他认为和县的底子很好,加上他们引进的品种和带来的先进技术,一定可以有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蔬菜,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和县的环境对种植花卉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因为地域的问题,昆明虽然是花卉之都,但是运到长三角最少也要8个小时,鲜花鲜花,比的就是一个鲜字,我们现采现卖,就是最大的优势。” 

  在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洪基谋既是一名创业者,也是一名农技专家。“这是扶郎花,又叫非洲菊,这里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合它们生长。现在南京市场这种花直径大概8至9厘米,我们这可以长到11厘米以上,比台湾那边还好。”放眼望去,4000平方米的温室内整整齐齐种植着4万株扶郎花,数千朵已经盛开,红得是那么喜庆,粉得是那么可爱。“这片示范园传播着最新的种植理念,推广着先进的农业技术,所有这些,是为了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让农民富裕起来。”洪基谋指出,农业也要从品质、技术上寻求突破,而不是追求数量,要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去种植更绿色更健康的农业作物。 

  据悉,目前绿神已经接到了七八个来自长三角采购商的订单,甚至厦门、广州等地的订单也纷至沓来。但是,绿神却始终没有发货,因为他们所有的花卉都要优先供应蔬菜博览会,让蔬菜博览会更加美丽精彩。 

  背景资料

  2009年5月17日,和县因具备区位优势、综合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优势、科技资源优势、浓厚的台湾情节等五大优势,被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同年11月4日,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揭牌,成为省内首个台湾农民创业园。 

  在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中,记者留意到,引种台湾精致果蔬和花卉成为一项重要课程。而这些技术课题一旦攻关成功,那么吃到安徽本地产的甘蓝、花椰菜、青江菜、山葵将不成问题。届时,更多皖产台湾蔬菜将走进更多百姓的餐桌。 

  今年以来,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充分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沿江核心城市跨江发展战略”的机遇,不断创新进取,园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皖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为加快和保障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和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围绕“引领安徽农业、促进皖台交流”,明确“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四个领域为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围绕产业定位抓招商,实现差别化发展。目前,园区现有香泉湖禽业、中和食品、宏海畜禽等5个项目落户,总投资近7亿元。 

  和县坐拥沿长江岸线一个长55公里,宽15公里,面积为8.25万公顷的冲积平原,优质的土壤、灌溉水及空气质量,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便捷的水陆空交通,这些都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着极佳的硬件基础。 

  从1983-1992年间的以大棚早熟栽培为特色,商品菜生产开始初具规模;到1993-1999年间,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全县新增菜地面积达9万亩,早熟、延后等多种特色栽培方式并行发展,而且传统加工及外贸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市场网络基本建立;近十年来,和县率先在全国实现蔬菜生产无公害化、标准化,面积稳定在42万亩左右。和县的独特地理区位、农业资源优势以及不断壮大发展的蔬菜产业,吸引了一批“台湾农民”来这里发展。

分享到:
编辑:郭庆娜

相关新闻

图片

图片推荐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