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英保台五战五胜 真正热爱台湾的人来自安徽

时间:2008-12-16 14:01   来源:新华网

刘铭传画像

刘铭传画像

    历史上,有两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安徽人,一位是刘铭传,一位是姚莹。我以历史上有这两位“爱台湾”的安徽老乡而深以为荣。

    2005年10月,我曾写过一篇《历史上一位真正称得上“爱台湾”的人》的学术论文,纪念刘铭传。今年2月,时逢姚莹出任台湾兵备道170周年,于是,我特撰此文介绍一下姚莹,把他的爱台事迹写出来,以昭示后人。

    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派姚鼐(姬传)的侄孙和受业者,也是桐城派的一代继承者和代表者。他曾三度赴台,先后任台湾县令兼理海防同知、噶玛兰通判、台湾兵备道(当时台湾最高行政长官,1838年2月-1843年3月)。1823年至1825年3月,还应新任台湾知府方传(车酋)之邀,在台襄助其政务。姚莹在台任职前后达10年之久,对台湾贡献良多。

    抗英保台 五战五胜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殖民者看到中国的台湾孤悬东海,便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台湾,欲图抢占台湾作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与协同防御的总兵达洪阿,对此早有洞察和预防,并做了认真的应战准备,加紧修筑防御工事,添置枪炮弹药等。他们居安思危,“枕戈筹饷,练勇设防”。

    1840年7月到1842年3月,姚莹带领台湾军民共取得了“五战五胜”的辉煌战绩。其中两次大胜:一是1841年9月,当时英舰纽布达号驶入基隆港,重炮轰击二沙湾炮台及兵房。中国守军毫不示弱,狠狠还击,英国兵舰受重创,于逃窜中触礁沉没,姚莹率军民大获全胜;二是1842年3月,英舰阿安号载重兵疯狂攻击台湾大安港,来势汹汹,气焰嚣张。姚莹乃与达洪阿“设计以歼之”,将英军舰引入“暗礁林立”的土地公港,使其“搁浅中流”时,乃发动强大攻势,从而大破英兵。这两次大胜,共击毙英军130多名,俘虏200余名,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另还有三次小胜:1840年7月,英国一艘双桅船入侵台湾鹿耳门外海面,被姚莹派兵击退。这是首战英军的胜利,士气为之大振;第二次是1841年7月,英军三艘三桅船再次侵犯,又被击退;第三次是1841年10月,英军又一次卷土重来,并在炮火掩护下强行登陆基隆,在姚莹指挥反击下,全歼登陆英兵。

    这五战五胜,战果丰硕,震撼中外,清道光帝曾多次嘉奖。在鸦片战争中,姚莹是坚决拥护林则徐、邓廷桢等抗英的主战派的。他系抗英保台的有功之臣,在率领台湾军民抗击英国殖民侵略军中,从未打过一次败仗,也未丢失过一寸土地,不愧为爱国保台的一面光辉旗帜,也为中国近代史在抗击外敌入侵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内地沿海各地因屡次战败而丢城失地,并在耆英、伊里布、怡良等投降派影响下,而终于1842年8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英国政府借口所谓“杀俘事件”要挟清政府,竟使姚莹、达洪阿等被革职查办。后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清政府未敢重判姚莹,仅以贬至川藏任职了事。

    热爱台湾 深察民情

    姚莹之所以能够连续多次获得抗击英军的胜利,不仅是因为他在军事上应敌准备充分,使敌无隙可趁,还在于他得到了当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他为官清廉、以身作则、体察民情、关心民疾,深得当地民众的信赖。他在很多方面都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分享到:
编辑:朱媛媛

相关新闻

图片

图片推荐

    要闻

    两岸情

    各地涉台活动

    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