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爱心感动中国

时间:2012-02-24 11:02   来源:新疆日报网

  阿里木,一个响彻中国大地的名字。

  因为爱心,让人们记住了这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在贵州,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毕节好人”。

  2010年底,“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阿里木高居投票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人物。

  2011年1月13日,阿里木在北京捧得了这个属于他的荣誉。

  一个从新疆和静县走出来的维吾尔族汉子,一个曾经从军营里走出来的战士,他用肩扛起了生活的艰辛,又用爱给贫困学生带去了希望。

  阿里木,用爱感动了中国。

  八年慈善 阿里木清贫而快乐着

  2011年元旦,一场几年未遇的凝冻天气侵袭贵州山区,大地白茫茫一片,树枝上挂满了长长的冰凌。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记者见到了阿里木。只一眼,让记者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形象:一件单薄的外衣,裤腿沾着泥水,一双旧皮鞋穿在脚上似乎难以抵挡脚下的寒气。与记者相握的是一双冰冷的手,他才40岁,可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沧桑许多,但从他的眼神中却看不到一丝忧郁的神情。

  他家位于毕节市文峰路一幢年久失修的老楼里。1月4日晚,记者随阿里木走进了他的家。借着昏暗的灯光,记者惊呆了:房间阴冷潮湿,墙面斑斑驳驳,家里没有一样值钱和像样的家具。“请坐,请坐。”阿里木热情地招呼记者,可沙发实在很破旧。门口有台台式电脑,那是最值钱的物品。他说,这是他唯一可以了解世界和国家大事的工具。他上QQ,空闲的时候和朋友聊聊天,把在网上看到的新闻传给他们。“这已经很好了,有吃有住有朋友。”阿里木知足地说。

  在另一个房间,记者看到了一张铺着旧棉絮的床,虽然极其简陋,却也整齐干净。这是留给那些贫困学生借宿的大床,而他自己却睡在外间那张硬硬的木板床上,被子很薄。他已经搬了7次家,这一次是最好的。不知阿里木如何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

  此时此景,让人眼眶潮热,万语鲠喉。

  八年来,他倾囊10多万元,帮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而此时的他,却更需要帮助。

  在他家里,记者看到“贵州省第二届道德模范”的红色绶带被恭恭敬敬的挂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

  帮助别人是幸福的事

  毕节市倒天河畔是当地人休闲的地方,阿里木的烤肉摊就在这里。他喜欢热闹,“人多了生意就好。”他说。

  在这里,阿里木是一道风景。

  当地人喜欢他,不仅因为他是“毕节好人”,还因为他热情豪爽的性格。他很会招揽生意,常常一声“帅哥、美女快来吃烤羊肉”就会让人不得不驻足。他的摊儿总是最有人气。

  “毕节人好,是他们感动了我。”阿里木告诉记者。

  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毕节人帮助了阿里木。因为感恩,他爱上了毕节;因为助人,他又留在了毕节。

  毕节地处乌蒙山区,人口稠密,发展相对滞后,属贵州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较多。“这里的人再穷也要读书。”这给阿里木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2002年4月,贵州省镇远县发生了一起山火,碰巧路过的阿里木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救火队伍。山火扑灭后,当地部门奖励了他300元钱。回到毕节后,他找到一位认识的妇联干部,希望能把钱捐给一名贫困学生。于是,这笔钱和他卖烤羊肉串攒下来的200元钱就交到了毕节师专(现毕节学院)贫困生赵敏的手中。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敏的眼圈红红的。“我家困难,每年的学费都要拖到下一年度才能交。那天,学校通知我到妇联,刚进办公室就看见了一个新疆人。他问,你是赵敏吧,我说是。他就把500元钱递给了我。天呐,还有这样的好心人,我真不敢相信。”妇联的同志告诉她,阿里木是卖烤羊肉串的。她惊住了,含着眼泪向阿里木深深地鞠了一躬。赵敏的举动让阿里木看到了,一点微薄的帮助对贫困学生是那么的重要。他也明白了,帮助意味着什么。阿里木开始留心起来,并决定一定要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

  打那以后,一个个贫困生就不断地进入他的眼帘。那是一年的春天,听说大方县理化乡长春小学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部分学生面临辍学时,阿里木马上送去5000元钱。那天下着小雨,山区的天气格外冷,离开学校的时候,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拉住阿里木,送给他一只鸡,要他一定收下。用这种方式,老人表达着自己的谢意。

  在新闻节目中,阿里木偶然看到一名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在井下挖煤。“在煤矿打工,肯定是贫困生。”他想。待仔细一听,学生的家就在不远的大方县。第二天清晨8时,阿里木就坐上了班车。要去的地方在安乐乡,不通车。他只好打“摩的”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奔波了几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学生的家。回到毕节,天早已黑透。几天后,他到银行专门给这个贫困学生开了户,每月给他100元生活费,并为他买好了去贵阳的车票。

  几年前,一个叫元元的小姑娘,由于家庭困难,总是营养不良。阿里木不仅替孩子交学费,还常带她去吃东西。有次走在路上,元元抬头望着阿里木说:“叔叔,你很像雷锋。”听到这话,阿里木好开心。

  这条慈善之路,他坚守着,而且乐此不疲。

  “快乐是因为拥有才快乐,幸福是因为付出才幸福。阿里木是一个很有幸福感的人。”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从一个文化研究者的角度这样诠释阿里木选择的慈善之路。

  在阿里木看来,帮助别人谁都可以做到,不管拿出多少钱,都是英雄。朴素的人生哲理,让他拥有了这份幸福。

  用大爱行大善

  “孩子受教育,就一定有道德。”这是阿里木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没有家庭,也没有孩子,但他近乎虔诚地笃信这一点。

  周勇,一个与他情同父子的孩子。

  2003年12月,正在住院的周勇被下了第六次病危通知书。这个14岁的男孩,5岁时就患上了肾病综合症,三年级前全靠妈妈背着上学。现在全身浮肿,眼睛肿得眯成了一条缝。这一天,阿里木到医院探望朋友,在另一张病床上,他看到周勇在艰难地看书,妈妈则躲在一旁哭泣。阿里木一打听才知道孩子没了医疗费,他立刻拨通记者朋友黄莉的电话:“黄姐,快来,一个小孩病得可怜。”不知发生什么事的黄莉匆匆赶来了解情况。一篇《别让生命等待下一次无情》的报道很快就刊登在了《毕节日报》上。

  阿里木又到周勇所在的毕节一小,请求捐款救人。学校组织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集中站在操场上,1角、2角、1元、50元…被投进了捐款箱,就连生活困难的校工也捐出了10元。“这情景从来没见过。”一位老师回忆道。当周勇的母亲从阿里木手中接过这一万多元捐款时,泪水早已模糊了她的双眼。受阿里木的影响,先后有两家医院主动免费医治周勇。

  周勇痊愈了,原来十分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他现在是毕节地区实验高中高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周勇告诉记者他准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深情地说,阿里木叔叔是以爱起家的,他会影响我的一生。在周勇眼里,叔叔要帮的人很多,只要每次开心地回家,周勇就知道,他准是又帮了人。

  阿里木的生活标准很低,白水泡馍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两双从垃圾箱旁拣来的皮鞋被他拿去补补就穿在脚上,一条20元钱买的裤子,缝了又缝,至今舍不得丢掉。一件15元钱买的粗线毛衣一穿就是四年多。为了省下洗澡的钱,他到一家健身房办了张卡,“这样可以经常洗澡,还能省很多钱。”阿里木十分得意。

  和阿里木认识很久并成了朋友的朱光伦,讲述了一个至今令他难忘的故事:“2007年盛夏的一天,我们同去达溪镇聚河村小学,阿里木牵着借来的马艰难地在海拔1千米的陡峭山路上爬上爬下,路窄处只有1尺宽,阿里木紧紧揪住马尾巴,不让马滑下山,衣服全湿透了。”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山脚下的小学。181个拿到书包的孩子高兴地蹦蹦跳跳,因为他们再也不用夹着书本去上学了。

  阿里木拿出一面鲜艳的国旗,和同学们一起举行了升旗仪式。他用行动给孩子们传递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小的是家,大的是国家。”

  他的手机每每响起,那首雄壮的国歌声就萦绕在耳畔。

  玉树地震发生后,阿里木从贵阳赶赴青海做志愿者。

  从西宁向玉树出发,阿里木采购了几千块钱的牛羊肉和蔬菜,但一路的高原反应让阿里木头疼欲裂。到达目的地后,他全然不顾身体的不适,拿着身份证和退伍证找到驻扎在附近的第二炮兵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求参加救援。就这样,阿里木成了部队救灾前线的一名“编外”战士。

  到处都有阿里木的身影

  毕节学院大大小小的奖助学金有20多个,可学生们很看重“阿里木助学金”,并以拿到这个助学金为荣。

  在每年的发放仪式上,学校都请阿里木给同学们讲讲他的故事,讲讲做人的信念。“有困难就想想阿里木。”这是老师常常教导学生的话。

  “这个助学金太不同寻常了。”汤宇华说,“2006年,阿里木送来一大摞钱时,什么面值的都有,还带着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整整5000元。我们心里非常沉重,这个社会上有的是比阿里木生活宽裕的人,这对他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

  为了鼓励阿里木的善举,毕节学院决定拿出5000元配套资金设立“阿里木助学金”,每年奖励20名贫困生。

  受到阿里木的感染,许多人开始投入到捐资助学的行列,学院每年都把上百万元的善款发给贫困学生。2006年12月24日,腾龙凯悦酒店的圣诞平安夜也成了慈善捐款晚会。

  2010年,毕节市搞“两创一建”建设文明城市活动,毕节学院一下子就有2000名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每到周末,各个路口和斑马线上都有学生志愿者的身影。学生们还搞义卖活动,将赚来的钱送到贫困学校。这是“阿里木精神”在点燃着他们的心灵。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道帮助困难学生。”阿里木说。

  “阿里木所具有的善良和美德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中华美德,和阿里木多靠近一点,社会就会进步一点。”有人说。

  是的,阿里木影响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整个社会。

阿里木和毕节山区的贫困学生合影。

阿里木拿出贵州省毕节市公安局给他颁发的身份证告诉记者:“新疆是我的家乡,毕节有更多的朋友和我在一起。”

编辑:马迪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