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经济未来之路如何走

时间:2011-08-25 13:4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人、许多学者都对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提出异议,认为政府的巨额投资虽然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但这种模式不可能长久。事实上,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不可能长久,关键看接下来如何去走。

  十年前,中国的经济主要是靠企业推动,政府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和破产,再加上进入本世纪以后的投资拉动,使中国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结构转换的空间拉开以后,国有企业通过重组规模越来越大,私有企业通过改制数量急剧增加,国有企业和前些年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一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动力。

  十年过去了,中国的企业在逐步走向成熟,尽管大家反对一些国有企业依靠垄断地位生存,尽管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然而中国的企业状况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企业的结构和规模正在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

  这时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转向政府方面。在上一轮的发展中是工业化发展推动企业发展,反过来企业的发展又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工业化进程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在政府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发展。因而政府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公路、铁路等建设过程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公路、铁路需要大量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政府行为,也只能靠政府来发展。

  然而在这种巨额投资拉动下,又由于主要是靠政府来推动,因此投资效率低下,甚至有许多无效的投资,而支持这种投资的渠道有两条,一条是银行的贷款,另一条就是政府经营土地。政府将资金投向基础设施的同时加速了国有企业的垄断和私营企业的暴富。银行的大量存款,找不到合适的出路,只有转投给政府,因为这种投资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另一方面这些投资转向了盈利最快的房地产业。然而这种发展模式面临着很严重的后果。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国模式加快了发展,也给未来增添了很大的风险。上一轮银行的不良贷款由企业造成,这一轮有可能是政府造成的。根据目前各地政府财政所面临的严峻局面,中央政府开始限制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如果一味地限制下去,将可能使中国经济走向困境。正如十年前化解企业危机一样,需要对企业进行改制、重组、破产。新一轮的危机主要隐藏在地方政府之中,那么地方政府的“改革、重划、撤并”也在所难免,这也是化解目前危机的唯一出路。因此,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出现了地方政府区划的调整。

  第一轮企业的重组、改制、破产让企业彰显了活力。但愿新一轮地方政府的区划调整能让中国社会经济走出目前困境,但前提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惟GDP,要科学发展,遏制腐败。

编辑:王君飞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