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民进党仍以反大陆心态看两岸经贸

时间:2013-07-22 13:27   来源:东南网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签署之后,民进党敲锣打鼓展开猛烈抨击,绿营媒体、名嘴更是骂声不绝。

  然而,日前台湾与新西兰刚签署的经合协议却像一面照妖镜,由于其对台湾服务业开放程度更大,民进党却照单全收、完全不反对,两相对比,可以充分照出民进党“反中”、“仇中”原形,证明其“贸易保护”主张是虚晃一招。

  三年前两岸签署ECFA,后续尚须签署投资保障、服务贸易、货品贸易、争端解决等四项协议,方能发挥ECFA增进两岸贸易的实际功能。可见ECFA只是一个谈判架构,而去年签署投保协议与今年签署服贸协议,才是启动两岸自由贸易的关键一步。但从服贸协议的内容看,这一步其实跨得很小。因为表面上,台方给予大陆64项市场开放的承诺,但其中有27项是已开放陆资来台投资项目,因此真正新开放的项目,不过才30多项。

  反倒是大陆,不计较台方加诸的不对称待遇,仍给予台湾80项高于WTO的开放承诺,范围涵盖很多方面。尽管台商投资利基仍有一些不确定性,但的确是立足于对台“让利”的思维。换言之,从市场相对开放来看,台方开放规模不大,而且是台湾“要的多”、“让的少”的不对称开放,若再限缩,就失去贸易自由化的意义了。

  然而,民进党基于“反中”心态作祟,硬把服贸协议视为“糖衣毒药”或“洪水猛兽”,坚持不愿开放,一方面过度夸大其冲击,另一方面更将两岸互惠互利的模式扣上了“卖台”的大帽子。其实,这根本是个假议题,但却造成各行各业杯弓蛇影、人心惶惶。

  更严重的是,若台湾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两岸经贸,总是以政治或民粹观点切入,一旦服贸协议在“立法院”审查被推翻,则将冲击预定于年底完成的货品贸易与争端解决机制等两项协议的洽签,甚至影响两岸互设办事处之商谈,不仅将大大冲击两岸关系,尤其对外洽谈双边经合协议就无从开展,台湾等于是自废武功,自绝于世界自由经济舞台之外。

  总之,民进党若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反对党,或进而想重返执政,就不应一再乘机利用民粹大做政治投机,否则若只一边说要务实面对大陆、交流对话,一边却仍不改其一贯“反中”的心态与立场,则任凭谢长廷访大陆多少次、蔡英文开始与大陆经贸学者对话,均难促使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型。(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潘锡堂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所教授)

编辑:郜利敏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