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前门台湾街?北漂台商远离与坚守的痛苦抉择

2013-09-27 14:29     来源:中国台湾网     编辑:王伟

  前门台湾商业街开放于三年以前,短短三年,繁华不见只剩‘空城’。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逛前门可能是个‘必备动作’。很多来自外地的游客们都会选择来一趟前门,这里既有像全聚德这样的老字号聚集,也有星巴克等洋快餐林立;既有名满京城的百年瑞蚨祥,也有风靡世界的洋服饰H&M。这里是西方同东方的交汇地,同时也是老北京古都文化的最前沿。

  就在这每天来往的游客数十万计的前门大街,却有一个同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格格不入的“鬼街”——台湾文化街。

  谈到台湾商业街近几年的趋势,不远万里前来北京构筑“台湾梦”的台商们,每个人都带着难以释怀的失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欣欣向荣的商街变成一片“死地”呢?

 

台资企业协会妇女会副会长、康泰和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碧乔依品牌创始人:张文珍 

  张文珍是负责接待我们的台商代表,她笑称因为现在一天也看不到几个人的关系,现在做义务代表的时间比经营自己店铺的时间还要长。 

  谈到台湾商业街的现况,张有太多的话要倾诉。 

  作为第一批进驻这条街的元老,台湾商业街可以说是在张文珍的见证之下成长的,从刚开街时的选址、招租到现在成熟之后的运营、管理,张文珍女士对于台湾街有着独特的难舍情怀。 

  在台湾文化街刚开街的时候,涌来的人潮让张文珍甚至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那会儿我甚至连出去为员工买便当的时间都没有,店外面全是人根本挤不出去。”回忆起当时的盛况,张文珍嘴角不自觉地带着几许自豪。“最好的时候一天就能赚几千上万块钱,甚至能有和去天坛庙会差不多的流水。” 

  通过那一年的疯狂,台湾文化街迅速吸纳了一大批来自台湾的商人们,原本并不看好前门这片地方的台商也纷至沓来,短短时间商业街就打出了自己的名号,成为宣传台湾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种种原因台湾街很快的沉寂了下来。 

  “你来这里也能看到,一两百米以外人来人往人气十足,到了这个文化商业街上基本就看不到什么人了。有时候一天下来也就将将够付房租,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在赔钱。”在张文珍自嘲般的笑声中,我们看到的是那遮不住的疲倦和失望。 

  “商人怕的是什么?不是怕没有钱赚,而是没有人气。这里一天天跟个鬼城似的人影子都看不到,只有晚上夜市的时候,对面老北京小吃街能分流过来点人,勉强扛着吧,钱是肯定挣不到,目前还在这里扛着的台商,基本都是靠别的店面往这里贴钱。” 

  谈到对未来的希望,张文珍还是充满了信心。 

  “现在就希望媒体们可以多多报道一下,很多来这里的人都说之前根本没听说过有个什么台湾文化街,甚至有迷路了所以才走进来的。像夜市这种活动,希望以后可以作为一个持续性的活动做下去,不要重大节日才开放。在台湾,为什么很多人晚上懒得做饭就会去夜市里吃点喝点逛逛,就是因为夜市是每天都有的,人们自然就养成了消费的习惯。这样时断时续的回头客都拉不到,生意确实很难做。”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