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价卖国债期指交易限制开仓 光大整体风控遭质疑

2013-08-20 09: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林天泉

  超低价卖国债期指交易限制开仓

  光大乌龙不断整体风控遭质疑

  这可真是雪上加霜:深陷E T F套利乌龙事件的光大证券本周一固定收益部交易再度出现乌龙,以超低价格卖出10年期附息国债。这是继投行部门和自营部门之后,光大证券又一部门出现问题。

  WIN D数据显示,周一上午,光 大 证 券 在 银 行 间 债 券 市 场 以4.20%的收益率卖出了1000万元的12附息国债15。而在当天除该笔交易外的其余29笔交易中,收益率主要在3.9%左右。交易员估计,光大证券交易员可能准备以4.02%收益率买入12附息国债15,但将收益率误打成4.20%,并误将“买进”点成 了 “ 卖 出 ” 。12附 息 国 债15(120015)为2012年记账式附息(十五期)国债,期限为10年,于2012年8月23日发行,发行额为300亿元,发行价为100元,票面利率3.39%。

  稍后,光大证券发布公告证实上述猜想。公告称,当天上午,光大证券金融市场总部在银行间本币交易系统进行现券买卖点击成交报价时,误将12附息国债15债券卖价收益率报为4.20%(高于前一日中债估值约25个基点),债券面额为1000万元,后被交易对手点击成交。目前,该公司正在与对手方沟通并协商处理。

  一位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和对方协商不做结算,这样的话这笔交易就交割失败,成为废单,但这完全取决于对方。这位交易员说,4.20%是今年以来10年期国债的最高收益率,即使在2011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特别高的时候,也仅到过4 .15%左右。

  另一位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如果市场价按照3.99%算的话,光大证券该笔交易的损失约为15万元左右。该人士表示,这种事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比较常见的,20个B P也不是什么问题,听说是时间有点紧,所以挂错了。

  尽管在交易员们看来,光大证券周一在10年期国债上的乌龙交易在银行间市场并不罕见,但在“816”事件的大背景下,还是引发了市场对于光大证券整体风控的进一步担忧。

  一方面,上周五光大证券乌龙事件仍然在发酵之中。8月19日晚间光大证券公告称,其收到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关于对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 司 采 取 限 制 开 仓 监 管 措 施 的 决定》,自19日起,对公司自营业务股指期货交易采取限制开仓措施。该公司当天上午还发布公告称,为平稳处置8月16日因策略投资部门套利交易系统事故而购入的股票以及为对冲风险而购入的股指期货合约,该公司决定在制定并公告处置方案前,不会减持上述已持有的股票。对于已购入的股指期货空头合约,自即日起由公司自主决定在市场平仓。

  另一方面,在市场的聚焦之下,光大证券在投行业务上的“劣迹”也不断被提起。今年6月,因为在其保荐的天丰节IPO项目上涉嫌未勤勉尽责、导致出具的相关文件存在虚假记载等违法违规行为,光大证券已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相关业务也处于停滞状态。证监会网站关于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的信用监管记录显示,自2004年保荐制实施以来,光大证券合计被采取监管措施8次。共有6位保荐代表人被处以监管谈话、3个月不受理项目等监管措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大证券在徐浩明担任总裁后,光大证券董事长一职曾三易其主,在王明权去职后,唐双宁曾短暂接任,如今则交由袁长清接棒。在光大证券目前各个部门相继出现风险事件的背后,所暴露出的,是管理层频繁变动带来的管理失控的风险。实际上,过去数年,光大证券与行业龙头中信证券的差距正在不断被拉大,在业务上也少有创新突破。(记者 吴黎华)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