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风险控制面临新课题

2013-08-19 09:55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林天泉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昨日通报了8月16日光大证券交易异常的应急处置和初步核查情况。初步核查结果表明,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的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由于累计申报买入的资金量高达234亿元,自然引起了行情的快速上升,从而构成行情的异常波动。

  但证监会发言人又表示,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当然,这只是证监会的初步调查结果,现在,证监会已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那么,随着调查的深入,目前的初查结果是不是会出现变化,仍存在一定的悬念。

  昨天本是休息日,证监会急着公布调查结果,表明对此高度重视,也表明其希望尽早减小、消除此次事件对市场行情的负面影响,让今天开盘后的股市行情能够趋于稳定。在证监会发布初查情况通报以后,光大证券也召开临时新闻发布会,对于异常交易的原因与证监会初查结果的结论提供了一致的说法,并表示了对投资者的歉意。

  按照证监会和光大证券提供的说法,既然不存在人为操作差错,实际上否定了前两天媒体在报道这起事件时所称的“乌龙指”,这表明,至少在光大证券内部,没有一个具体的交易员需要为此承担责任。目前,上海证监局暂停光大证券的相关业务,责成公司整改,并进行内部责任追究。但是,追究来追究去,也只能是机器的错。看来,如果一定需要谁来承担此起事件的责任,那就只能将那一套系统“开除”出公司。

  这是一个出乎大多数投资者意料的结局,但也是一个可以想见的结局。我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建立就选择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在证券公司内部,无论是经纪业务还是自营业务,都早已实行了电脑联网,无论是买卖指令的传递还是信息显示,全靠庞大的电脑系统来完成,人反而成了机器的辅助工具。这减轻了交易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但是,再高级的电脑操作系统,也是由人来设计和操作的,如果过度依赖机器设备而忽视人的作用,就很可能对系统存在的隐患视而不见,从而形成巨大的风险。在此次事件中,光大证券向交易所发出了高达234亿元的真实买单,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即成交72.7亿元。不幸之中的大幸是,这一错误被及时发现并制止,假如发现得稍晚,200多亿元买单全部高位成交,那无疑将对光大证券构成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光大证券此次恶性事件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正如证监会通报中所指出的,是其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

  证券公司的风险内控,绝不仅仅是关系到一家证券公司安危存亡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市场的健康运行、关系到投资者投资安全的大事。但是,在风险控制方面,我国的证券公司一直是比较欠缺的。在这方面,1995年2月发生的“327”国债期货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虽然这起事件是由当时的万国证券蓄意违规所造成,与此次光大证券事件在性质上很不一样,但当时万国之所以孤注一掷,是因为它发现自己将遭受难以承受的重大投资亏损,而这种重大亏损正是由于其忽视风险控制所累积起来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另一家遭遇破产的南方证券,同样是因为在自营上未能做好风险控制,窟窿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了无法依靠内部力量来自救的地步。这两起事件的发生,不仅使两家庞大的证券公司毁于一旦,实际上也给国家和地方上的财政造成了巨大拖累,投资者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此次光大证券事件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还是首次发生,它提醒我们,证券公司的硬件设备提高以后,并没有减轻内部风险控制的压力,而是给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一场由系统设备引发的事故,将比某个交易员操作失误的“乌龙指”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周俊生(上海 学者)

延伸阅读

订阅新闻】 

更多专家专栏

更多金融动态

更多金融词典

    更多投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