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泉州

“海峡论坛”举办城市介绍——福建泉州概况

时间:2009-04-30 11:14   来源:中国台湾网综合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介于东经 117 ゜ 24′—119゜10′,北纬24゜15′—25゜56′之间,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157公里。东北与莆田市、福州市交界;西北与三明市、龙岩市接壤;西南与厦门市、漳州市毗邻;东南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62.6万多人(户籍人口,未含金门县),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有回、畲、土家、蒙古、苗等48个,13.4万多人。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和晋江市、惠安县、安溪县,少数分布在南安市、永春县、德化县。通行闽南方言。泉州市政府驻鲤城区庄府巷。 <BR><BR>  泉州最早为州治名称,其得名是因为城北的清源山有一孔流泉 (俗称虎乳泉),因此山称泉山,州称泉州。泉州城古时尚有几个著名别称:因古城形似鲤鱼,而称“鲤城”;又因“其地少寒”,四季常温,即雅称“温陵”;五代时,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拓建城垣,曾环城遍植刺桐,遂称“刺桐城”。这些优雅的别称,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发达而声蜚海外。 <BR><BR>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河川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山峰 1856米。泉州市大陆海岸线长427公里,港口辖4个港区、16个作业区。泉州港港口岸线长44.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36.6公里,共可建泊位197个(包括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1个),可以说泉州市海岸的岸线蜿蜒、港湾密布,其中泉州湾的后渚港区最靠近市区,是历史上泉州海外交通的主港,湄洲湾肖厝港还被誉为“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终年不冻不淤的天然深水良港,极具开发价值。 <BR><BR>  泉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足,四季常青,唐末诗人韩 偓 《登南台岩》诗云:“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道出了泉州气候温暖宜人的特点。 <BR><BR>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千年的海交史,在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唐代,泉州与扬州、广州、交州并称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是中国与亚、非地区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曾以“刺桐港”闻名于世界,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国际都市。宋代泉州港“风樯鳞集,舶计骤增”,出现了“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元代,泉州海外贸易登达顶峰,成为“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世界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驾齐驱,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与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贸易额超过广州,在泉州海交史上开辟了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海外交通的发达而传入泉州,有“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的美誉。泉州素称“海滨邹鲁”,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富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泉州的地方戏曲典雅多姿,梨园戏、南音、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和闽南歌剧等艺术奇葩饮誉中外,独树一帜。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侨、港、台”优势。目前,分布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籍华侨华人达600多万人,港澳同胞近70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有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府。旅居海外和港澳台的泉籍同胞心系桑梓,为推动泉州与港澳台地区和侨居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泉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BR><BR>  泉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泉州的建置不断演变。夏、商两代,泉州地属扬州。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战国时属闽越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年),立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闽越族首领无诸为闽越王,改闽中郡为闽越国,泉州属闽越国地;后属会稽冶县。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属建安郡东安县,县治设在今南安市丰州镇。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泉州属晋安郡之晋安县(治所在今南安丰州)。西晋初年,中原地区部分士族和劳动民众相继南迁到泉州沿江而住,同时带来了黄河流域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大大地促进了泉州区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泉州属南安郡晋安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南安郡为南安县,泉州属南安县地。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属泉州(州治在今福州)之丰州地。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仍设在今南安丰州镇。这时,泉州已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海外人士来往频繁,丰州的位置和空间已不能适应泉州港日益昌盛发展的需要。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武荣州治由丰州迁往东南十五里的晋江下游平原地区,即今泉州市区所在地。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即今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等县。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增领晋江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泉州改称清源郡,领南安、晋江、莆田、仙游;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清源郡复称泉州。五代后汉乾 佑 二年(公元 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南安、莆田、晋江、仙游、永春、同安、德化7县。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清源军改为平海军,增辖清溪和长泰2县;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平海军复称泉州。 
分享到:
编辑: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