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资源宝藏

时间:2009-09-03 10:19   来源:国新办网

  广西海洋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陆地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地区国土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建设迅速发展,南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区内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与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已初具雏形。

  广西沿海地区位于北部湾北部,大陆海岸线全长1,595公里,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51个,天然优良港口资源丰富。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0余个,其中可开发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钦州港、铁山港、防城港、北海港等多处。沿海滩涂有生态保护良好的红树林,涠洲岛周围浅海有珊瑚礁,这两类重要的热带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滨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20余种,主要有石英砂矿、陶瓷粘土、石膏矿、钛铁矿等。此外,广西沿海地区和北部湾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化学资源丰富,海水平均盐度为30—32‰,海水含溴量约为60ppm,平均海水温度23℃,滩涂平坦广阔,日照时间长,是发展盐业和海水化工的良好场所。

  广西南部濒临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据调查,北部湾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20多种,还有种类众多的贝类、其他海产动物和藻类,其中儒艮、中国鲎、海马、海蛇、牡蛎、青蟹等十分著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北部湾近海海域有海洋生物900多种,其中有较高经济价值的100多种。

  广西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北海银滩、涠洲岛、斜阳岛、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北仑河口海洋自然保护区、钦州湾“七十二泾”和龙门诸岛、以及(与越南相邻的)京族三岛等特色旅游资源。

  广西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产种类与矿产地

  截至2001年底,广西已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7种,约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212种)的45.75%,其中探明的钇、铼、芒硝、凝灰熔岩、麦饭石储量尚未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已发现但尚无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48种。目前,探明资源储量矿产地1326处,保有资源储量矿产地1286处。

  二、矿产资源储量及其在全国各省(区)同类矿产的比重

  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较丰富,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列在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64种,居前5位的有47种,其中以非金属矿产最多。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4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广西有35种探明资源储量,其中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前十位的有:锰、锑、磷钇矿、钛、铅、锌、铝、钨、银矿、轻稀土矿、滑石、重晶石、水泥用灰岩、高岭土、普通萤石等矿种。

  广西有的矿产虽然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但其富矿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矿产的比例却很低,如铌坦矿、镉矿等,其保有资源储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64%和6.84%。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矿产总量大于20%的矿产17种。

  (三)矿产资源潜在价值

  截至2001年底,广西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并有保有资源储量的89种矿产(不含铀、石油、天然气),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8208.17亿元,在全国约居第22位。人均拥有潜在总值1.73万元,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8.0%;每平方公里国土拥有潜在总值346.83万元,约为全国每平方公里国土拥有量的27.20%。保有资源储量矿产中,35种主要矿产(全国有45种主要矿产)潜在价值5485.03亿元,占广西潜在总值的66.82%。

  从矿种上看,潜在价值超千亿元的矿产有钒(1243.25亿元)、煤(1119.96亿元)、饰面花岗岩(1009.01亿元)。潜在价值介于400~1000亿元的矿产有水泥用灰岩(731.19亿元)、石膏(715.66亿元)、镓(472.68亿元)、饰面大理岩(431.15亿元);潜在价值介于100~400亿元的矿产有:铝(216.11亿元)、锰(207.40亿元)、熔剂用灰岩(126.57亿元)、饰面用灰岩(284.09亿元)、膨润土(171.99亿元)。潜在价值介于100~1000亿元的矿产合计为6729.06亿元,占全部矿产潜在价值的81.98%。

  (四)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矿产资源地域分布

  广西矿产资源较丰富,在众多的矿产资源中,有色金属、建材和其它非金属矿产是广西矿产资源的一大优势。其特点是品种多、储量大、分布广,探明资源储量达46种,有25种储量名列全国前6位。资源遍及广西所有县市。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组合状况好,具有开发和利用优势。尤其是丰富的水电资源,对发展高能耗的桂西铝土矿和桂西北锡多金属等有色金属冶炼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广西矿产资源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桂南、桂东、桂中、桂西、桂北5个地域由于成矿地质条件存在明显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矿产资源。

  桂南,以沉积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为主,分布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部分非金属矿产,其中锰、钒、钨、钪、石膏、高岭土、膨润土等储量居广西之首。同时也是广西油气远景区。

  桂东,以岩浆热液型矿产为主,是广西仅次于南丹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广西花岗岩、大理岩石材生产基地。

  桂中,以沉积矿产、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为主,分布有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建材以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其中石灰岩、白云岩矿、煤矿是本区的优势矿种。

  桂西,以岩浆热液型矿产和接触交代-高温热液型矿产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是广西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生产基地。

  桂北,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沉积矿产和岩浆热液型矿产,广西境内已探明资源储量的铁、铌、钽、滑石大部份分布于该地区,也是广西钨、重晶石的主要产地。

  成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特大和大型矿床较少

  广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绝大多数为中、小型矿床。按矿区统计,广西89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286处,其中固体矿产地1166处,具特大型规模的2处、大型128处、中型279处、小型757处。特大和大型仅占矿产地总数的10.76%。

  矿产种类多,但不少为难采、选、冶的贫矿

  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12种(含亚矿种),广西已探明89种,国民经济中的4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广西有35种(煤、石油、天然气、铁、锰、钛、铜、铅、锌、铝、镍、钴、钨、锡、钼、锑、金、银、稀土、铀、萤石、耐火粘土、硫铁矿、重晶石、磷、硼、硅灰石、滑石、石膏、石棉、玻璃硅质原料、水泥用灰岩、高岭土、膨润土、饰面石材)探明资源储量。探明的有色金属矿产,如锡、铅、锌、铜、钨等大部分为共伴生矿,且有色金属矿伴生的锗、镓、铟、钪等因选冶等问题大都未能综合利用。探明的重要矿产多为贫矿和难采、选、冶矿产,如铁(63.72%)、碳酸锰(70.79%)及磷、镍、铜、石棉、膨润土、硫铁矿等。

  探明矿产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

  已探明和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64种矿产,大于全国相应矿产总量10%的有31种,占广西统计矿种的34.83%,其中锰、锡、锑、重稀土、铟、钪、砷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8.30%、27.81%、32.49%、44.16%、31.60%、90.43%、33.10%。广西矿产资源总量虽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少。人均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约1.73万元,居全国第22位;每平方公里国土占有量为346.83万元,居全国24位。保有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人均占有量大约是全国人均值的19.74%,属于人均占有矿产资源偏少的省(区)。

  支柱矿产煤、铁、铜、磷贫乏

  煤、铁、铜、磷是经济建设中的主要矿产资源,广西却是这些支柱矿产资源贫乏区。广西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约21.94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0.3%,而且大都为发热量低的低质煤;铁矿保有资源储量为2.82亿吨,约占全国铁矿总储量的0.84%,且大多为低品位的小型矿床;已经探明资源储量的磷矿大部分为贫矿,五氧化二磷(P2O5)含量不足18%。

  广西土地资源概况

  土壤是指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土地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由于气候、地形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广西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相应的分布规律。根据对1615.19万公顷土壤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按在同一生物条件下,具有独自的成土过程和共同特征及属性的一类土壤归做一个土类,广西土壤分14个土类,25个亚类。其中8个主要土类分述如下:水稻土:是广西最大的一类耕作土壤,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共有164.8O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10.2%。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谷地、盆地,溶蚀平原及坡、台阶地,南宁、贵港、玉林等地面积较大。

  砖红壤:面积24.99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l.6%。分布于北海和钦州、防城港市南部地区。适宜发展热带作物,是广西最宝贵的土地资源。

  赤红壤:面积485.35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30.1%。是广西主要土地资源,适宜于南亚热带作物以及部分热带作物生长。大致分布于北纬22°00?—24°30?之间,海拔35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台地。

  红壤:面积564.52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35.0%,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中亚热带丘陵、谷地,桂林、柳州、河池三市及梧州、百色二市北部,适于多种林木、果树和农作物发展。

  黄壤:面积127.45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7.9%,分布在海拔800米—1000米以上的山地,以桂林、百色二市面积较多,是广西最重要的林业土地资源。

  石灰岩土:面积81.90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5.1%,分布于桂北、桂西、桂西南、桂中的喀斯特地区,以河池、百色、南宁三市面积较大。这类土壤土层薄,保水能力差,宜封山育林,合理耕作放牧,恢复植被。

  紫色土:面积88.54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5.5%,主要分布于梧州、南宁、桂林、玉林的低丘缓坡紫色岩区。宜于发展果、茶、桑、蔗。

  潮土:面积7.14万公顷,占普查总面积的0.4%,分布于河流阶地和河谷地带,以贵港、玉林、北海等地较多,适种性广,宜于耕作,但要注意防洪排涝。

  广西土地面积共2367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3.47%。2001年底广西人口为4788万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50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占有土地0.74公顷的水平。人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显著特点。

  广西土地类型齐全。广西地貌周高中低,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交错,南部临海。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域等土地类型俱全。其中山地(海拔400米以上)面积约9.43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39.7%;丘陵(海拔200—400米)约2.4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10.3%;台地(海拔200米以下)约1.50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6.3%;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约4.89万平万公里,占全区面积20.6%;石山约4.6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19.7%;水域面积约0.8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3.4%;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共占69.7%。岩溶石山面积之大,全国少见。广西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桂东南与桂西北区域差异大。桂西北山地多,山体高大,坡陡土薄,其间又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土少石多,易旱易涝,土地适宜性差,土地生产率低,土地综合利用率不到70%。桂东南多为低山丘陵和盆地、平原,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交通方便,耕作精细,土地生产率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广西土地资源有明显的优势。广西地域位于祖国南部,南邻越南和北部湾,直接面对东南亚;东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是祖国西部与东部、中部经济的结合带,又是西南的出海通道,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生物物质循环活跃,气候生产潜力高。广西复杂的地形地貌造成土地类型多样性,加上光、热、水分配的差异决定了广西农业生态的多样性,利于大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做到地尽其利,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广西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上也有制约因素,主要是岩溶石山面积大,石山地区石多土少,土壤资源少,蓄水能力低,土壤及植被难于恢复,生态环境脆弱,治理难度大。

  广西土地利用的现状是林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2001年全区宜林地面积1645.4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9.3%;全区耕地面积264.85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1.15%,人均耕地面积0.055公顷,低于全国人均0.103公顷的水平,而且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全区2001年土地利用八大地类的变化情况,林地、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的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而牧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减少。

  广西土地开发历史悠久,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了农耕。先秦时期,广西大地还是森林莽莽,森林覆盖率达91%;到汉代,果园开发已相当兴盛;以后人口逐年增加,大片森林被垦为耕地。到20世纪30年代,耕地面积已占到土地总面积的8.64%,森林覆盖率则降到了23.3%。新中国成立以后,广西的耕地经历了扩大、缩减、恢复,再缩减的过程,1985年以后,强化了耕地管理,制订了耕地保护政策,虽然城镇扩大,工业、交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占用了大量耕地,仍然保持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广西林地则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持续增加,到2001年达98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3%。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西部大开发对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广西各类用地面积在不断调整和优化配置,土地利用正在从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

  据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区土地总面积2375.58万公顷,其中农用地总面积为1789.14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为90.97万公顷,未利用地为495.47万公顷。

  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424.71万公顷,园地面积为50.88万公顷,林地面积为1161.47万公顷,牧草地面积为72.76万公顷,其它农用地面积为79.32万公顷,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67.87万公顷,交通用地面积为8.22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4.88万公顷,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面积451.84万公顷,其它土地43.63万公顷。

  一、农用地

  广西农用地总面积1789.1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31 %。

  1、耕地构成及分布

  2005年广西耕地面积为424.71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3.74%,其中灌溉水田面积204.7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21%;旱地204.4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8.15%;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共15.4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64%。

  全区耕地面积较多的依次为南宁、百色、崇左、桂林、贵港、河池等市,耕地较少的为防城港、北海、贺州、梧州等市。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贺州、玉林等8个市灌溉水田比重大于旱地比重。广西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山区及中部干旱地区的百色、河池、来宾、柳州、崇左、南宁等6个市则为旱地多于灌溉水田。我区耕地从2002年至今逐年减少,至2005年全区人均耕地0.086公顷,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093公顷的水平。我区的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我区耕地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坡耕地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建设占用耕地。

  2、园地构成及分布

  全区园地面积为50.88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84%,其中果园面积43.16万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84.84%,桑园、茶园、橡胶园和其它园地面积为7.71万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15.16%。园地在广西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园地面积较多的为桂林、南宁、玉林、钦州等市,4个市的园地面积约占全区园地总面积的60%;面积较少的是来宾、北海、贺州、防城港等市,占广西园地总面积的比重均在3%以下。1996年至2005年广西园地逐年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农用地结构调整。广西在积极发展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农业,其它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由群众自发调整为收益较高的园地的情况较多。

  3、林地构成及分布

  全区林地面积为1161.47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4.92%,其中有林地772.18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6.48%,其它林地389.29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3.52%。林地面积较多的有百色、桂林、河池、柳州等市,面积较少的为北海、防城港、贵港、来宾等市。1996年至2005年广西林地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实施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

  4、牧草地构成及分布

  广西牧草地面积为72.77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07%,其中天然草地72.49万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99.62%。牧草地面积较多的有河池、百色、来宾等市,3市牧草地面积约占广西牧草地总面积的70%,面积较少的为北海、梧州、钦州、防城港等市,各市牧草地面积均占广西牧草地总面积的1%以下。1996年至2005年广西牧草地缓慢减少,牧草地持续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农用地结构调整以及草场重牧轻养、草地退化严重。

  5、其它农用地构成及分布

  其它农用地包括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及晒谷场等用地。全区其它农用地面积为79.32万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4.43%,其中田坎46.93万公顷,农田水利用地9.01万公顷,农村道路8.49万公顷,养殖水面8.18万公顷。其它农用地面积较大的有河池、南宁、百色等市,面积较少的为梧州、防城港、北海等市。

  二、建设用地

  广西建设用地面积90.9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3 %。

  1、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构成及分布

  全区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67.87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4.61%。其中:城镇用地4.73万公顷,占6.97%;城市建成区为4.60万公顷,占6.78%;农村居民点用地46.47万公顷,占68.48%;独立工矿用地8.91万公顷,占13.13%;特殊用地2.65万公顷,占3.91%;盐田0.50万公顷,占0.73%。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较多的有南宁、玉林、桂林、贵港、柳州等市,面积较少的为防城港、贺州、梧州等市。由于广西经济的发展,全区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96年至2005年迅猛增加,如下图所示。

  2、交通用地

  全区交通用地面积为8.22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04%,其中铁路用地0.99万公顷;公路用地7.01万公顷,民用机场用地0.12万公顷,港口码头用地0.09万公顷。交通用地面积较多的有南宁、百色、来宾、河池、柳州等市,面积较少的为防城港、梧州、北海、贺州等市。

  3、水利设施用地

  广西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4.88万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16.36%,其中水库水面14.07万公顷,水工建筑物0.81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多的有百色、南宁、来宾、玉林等市,面积较少的为防城港、钦州、北海、河池等市。

  (三)未利用地

  广西未利用地面积为495.4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86%。

  1、未利用土地

  广西未利用土地面积为451.84万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1.20%。其中荒草地面积216.67万公顷,占43.73%;盐碱地0.19 万公顷,占0.04%;沼泽地0.14万公顷,占0.03%;沙地0.29万公顷,占0.06%;裸土地1.30万公顷,占0.26%;裸岩及石砾地229.82万公顷,占46.38%;其它未利用地3.45万公顷,占0.70%。

  2、其他土地

  广西其他土地面积为43.63万公顷,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8.80%。其中河流水面28.85万公顷,占66.14%;湖泊水面0.01万公顷,占0.03%;苇地0.13万公顷,占0.30%;滩涂14.63万公顷,占33.52%。全区未利用地面积最多的是河池、百色市,面积较少的为梧州、玉林、贵港等市。

  广西生物资源概况

  广西地处亚热带中南部,南临北部湾,自北至南分布着三个植被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带、北热带季节性林带。气候温和湿润,为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广西地域辽阔,海拔不同,气温和降水有差异,土壤多样。在这些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广西生物生长迅速,种类多,数量大,是我国生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广西植被以热带和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特有树种较多,在分布上存在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差异。植被的次生性质是广西植被的主要恃征,大部分地方已不存在原生植被,次生植被主要有灌草丛、灌丛、藤刺灌丛、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

  据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结果,到2000年底,广西有林地面积为981.9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1.87%。其中,林分面积为747.48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76.13%;经济林面积203.6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0.74%;竹林面积30.74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13%。按培育目的划分,林分又可分为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和特用林。其中用材林面积为527.94万公顷,蓄积25820.5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70.63%和70.79%;防护林面积197.93万公顷,蓄积10155.52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26.48%和27.84%;薪炭林面积18.73万公顷,蓄积194.48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2.51%和0.53%;特用林面积2.88万公顷,蓄积量306.76万立方米,分占林分总量的0.39%和0.84%。人工植物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桉树林、毛竹林以及经济林、果木林、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等。马尾松林是现代植被中最主要的木本植被,占森林总面积的50%以上。

  广西的野生植物物种和珍稀种类,到1992年底,确认有维管束植物288科1717属8354种,仅次于云南和四川,居全国前列。在各类植物中,按用途分,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水果12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2426种;野生淀粉植物109种;野生化工原料植物210种;野生纤维植物400多种;野生芳香植物156种;栽培的果树约700种。农作物资源,水稻8600多个品种,玉米200多个品种,甘蔗210个品种。尚有数千种植物未被利用,有的甚至还未知用途。

  广西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二级重点保护植物61种,它们主要分布在3处:以弄岗自然保护区及十万大山为中心的桂西南地区,以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心的桂中地区,以花坪自然保沪区为中心的桂北、桂东北地区。银杉被称为"活化石",是一种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世界上仅存于广西花坪林区、大瑶山林区和重庆金佛山。

  广西动物种类多,共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929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3.3%。海洋及淡水的鱼类7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30%以上。在这些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有150个,约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44.5%。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6种,占全国的26.8%;二级保护的有124种,占全国的51.7%。此外,属广西重点保护的动物有82种,其中广西特有的动物有18种。

  脊椎野生动物分为兽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和鱼类等。

  广西兽类资源丰富,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10种,二级保护的有16种,其中灵长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6种,二级保护的有3种。

  广西鸟类资源的品种数约占全国总数的45%,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9种,二级保护的有78种。

  广西爬行、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4种,属二级保护的有14种。

  广西野生鱼类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3种,二级保护的有16种。

  此外,在广西宽阔的滩涂和浅海地带还生长着大量浮游生物、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

  现在广西有各种动、植物自然保护区5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总面积164.64万公顷,有林面积75.2万公顷,分别占自治区总面积的7.0%和3.2%。这里是各种植物和陆栖动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广西生物资源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直接的、间接的影响,使珍贵的生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护生物赖以繁衍生息的生态环境应当受到重视。

  广西水资源概况

  广西地处低纬度区域,降雨量比较充沛,河流发育,水资源丰富。全区地表河流总长3.4万公里,其中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条;全区水域面积8026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38%,全区常年河流年径流量约188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表水总量的6.4%,居各省、市、自治区的第4位;人均水资源近4000立方米;2001年全区年径流量2415.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2133万千瓦,可开发量1751万千瓦。

  境内河流分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百都河水系等四大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其在广西的流域面积为202424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85.2%。珠江水系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初称南盘江,经红水河段、黔江河段、浔江河段及西江河段,从梧州市出境流入广东省入海;流经广西境内的西江干流总长1239公里。其中红水河段658公里,河流比降大,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西江在广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郁江、柳江和桂江,其中郁江为最大支流。长江水系在广西的主要河流有湘江和资江,湘江发源于广西海洋山与都庞岭山区,通过人工运河——灵渠与西江支流漓江相连。桂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主要河流有南流江、钦江、防城河、茅岭江、北仑河等,其中最大河流为南流江;诸河有流程短、坡度陡的特点。那坡县境内的百都河属越南红河水系,流入越南,经红河注入北部湾。

  广西的地形特点大致呈西北高、东南低、四周为山地环绕的盆地,加上充足的降水形成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条件。全区的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391.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48.7亿立方米,其中碳酸盐岩岩溶水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61.5%,基岩裂隙水占36.4%,松散岩类孔隙水占1.4%。

  广西的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政府坚持把兴修水利,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抗御频繁的水旱灾害,作为建设新广西的一项基本目标。50多年来,广西累计水利投资约150亿元,建成各类水电(电力)工程设施近30万座(处),蓄水工程总库容229.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10.4亿立方米。2001年,全区水电能源生产总量为572.59万吨。全区建有大型水库29座(含电站库区,下同),中型水库178座,小型水库4150座,堤防2600多公里。近年来,在缺水的桂西、桂西北地区共建有地头水柜28.9万个,新增旱地节水灌溉面积39.24千公顷,部分缓解了该地区的缺水问题。

编辑:赵辉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