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  闻 | 文件决议 | 本网特稿 | 会议进程 | 代表风采 | 代表声音
理论解读 | 辉煌成就 | 海峡之声 | 媒体评论 | 现场报道 | 图片新闻 | 党建巡礼 | 共建和谐 | 两岸党际交流回顾
字号:
回望5年经济改革发展之路:谁料大国如此迅速崛起

  时间:2007-10-11 14:15    来源:人民网     
 
 
  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七大站到了一个新的令人关注、令人期许的起点。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小康社会——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中国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今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使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面对中国的腾飞,曾有学者发问:“有谁能够预言,迄今为止人口最多的一个大国如此迅速崛起”?国际观察家也纷纷找寻“中国的秘密”。如果他们回望近年来中国所走过的路,答案就在眼前。

  连上台阶 经济发展举世瞩目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努力,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002年到2006年,我国经济实现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从2002年的120333亿元,到2006年的210871亿元,短短4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

  继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达到1100美元后,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伴随着经济高增长,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也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在4年内翻了一番多,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同时,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连续3年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傲人成绩。

  奋力改革 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2003年开始,中央围绕消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解决了许多多年想改的大难题,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形成,股份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2003年以来,共有33家央企在境内外上市,公司制企业户数比重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2006年的64.2%,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85%以上。

  近5年来,我国价格改革力度加大,“看不见的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分别为95.6%、97.7%和91.9%;政府价格决策和管理行为更加规范,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取得进展。从2005年7月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汇率总体趋向升值。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在近5年来进一步改善。40个工业行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行业中的比例已经超过50%。

  多予少取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短短几年,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尤其是在2006年,有2600年历史的农业税被免除后,“种田不纳粮”的中国农民一身轻松奔小康。

  在“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指引下,2004年至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财政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初步安排的支农投资约620亿元,比去年年初计划增加90多亿元。

  到今年6月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2068万人。今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将获得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此外,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加快,长期困扰农民的“看病难、吃药贵”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惠农政策立竿见影。5年间,我国农业发展出现重大转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发展。今年,全国夏粮产量11534万吨,增产146万吨,是自1985年以来我国首次连续第四年夏粮丰收。尤其可喜的是,农民腰包逐年变鼓,2002年至今,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持续恢复性增长的好势头。

  今日的中国,不论城市和乡村,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将再铸辉煌,为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带来新的奇迹。(王海)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