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  闻 | 文件决议 | 本网特稿 | 会议进程 | 代表风采 | 代表声音
理论解读 | 辉煌成就 | 海峡之声 | 媒体评论 | 现场报道 | 图片新闻 | 党建巡礼 | 共建和谐 | 两岸党际交流回顾
字号:
敞门去神秘 我国党务公开加快

  时间:2007-10-10 14:00    来源:新闻晨报     
 
 

  十七大临近,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的进程正在加快。一方面是中联部、中纪委相继向普通百姓和境外记者开放,另一方面则是中共中央台办、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部门的新闻发言人电话成为畅通而又忙碌的“热线”。

  北大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王文章副教授昨天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设立开放日,还是中共六大部门新闻发言人热线,都是执政理念的一种进步,改变了一些部门的“神秘感”,体现了开放、和谐的精神,百姓也可通过这些途径对党的执政方式有所了解。

  “其实,这种执政思路的进步、执政方式的透明化,在十六大以来的诸多领域都可以看得出来。”王文章表示,无论是民情上达、政府对民情的反应,还是党风建设、惩治腐败,都更加注重社会实际和百姓民情。他强调,我们还在继续加强制度化的建设,譬如继续强化依法治国的理念等。

  中联部:开放日,部长给百姓当解说员

  为了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中共中央有关部门近期主动“出镜”,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率先举办了公众开放日、召开中共对外交往情况的发布会。9月18日早上,近60名北京市民走进中联部大院参观,并现场观看了一场外事活动———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会见捷克社民党代表团。中联部大楼位于北京昆玉河畔的木樨地桥西南侧,一幢约二十层的现代化玻璃幕墙大楼,只有楼顶上的一组英文“CPCInternationalDepartment”令大楼平添几分神秘的色彩。

  与党中央许多其他职能部门一样,中联部在很多群众眼中显得有些神秘。“其实,中联部并不神秘,”“公众日”当天,王家瑞对前来参观的市民介绍说:“中联部是党的对外交往部门,外交部代表的是政府行为。二者各有分工,相互配合。”

  9月27日下午,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在人民网网聊时也表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共对外交往的指导思想、交往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了今天,应该说我们党的对外工作是完全开放的”。

  中联部的这次“公众开放日”,是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的各个职能部门当中第一个“开放日”。正如中联部另一位副部长张志军所说,这次“公众开放日”虽然是中联部第一次举办,但不会是最后一次。

  中纪委:反腐机构邀境外记者“探秘”

  就在中联部公众开放日后,中共中央另外一个部门———中纪委邀请了境外媒体走进大门“探秘”。

  平安里西大街41号,一个普通而神秘的地方,两幢十来层高的灰黑色建筑,外表平淡无奇,但是包藏着些肃穆与决断。这里是中纪委办公的场所所在,负责对省部级以上干部进行纪律检查、查办大案要案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9月20日,这个略显神秘的部门首次对境外记者敞开了大门。

  中纪委向境外媒体介绍了部门的组织结构:执行党内纪律检查权的中纪委和监察部属于合署办公,即“一班人马,两块牌子”。

  中纪委监察部编制为800余人,下设20多个职能部门,有负责联系中央国家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的纪检监察室四个;负责联系华北、中南、西南、西北等地的纪检监察室四个。综合部门包括办公厅、政策研究、法规建设、宣传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办、纠正不正之风、执法监察、案件审理、信访举报、外事管理等10多个厅室。

  有参观记者作出了这样的描述,中纪委给人的印象是富有现代感的,官员娴熟的接待方式,让人看到党内机构和国际接轨的一面。

  虽然与中联部不同,中纪委的开放还只是面向部分媒体的局部开放,但是这毕竟是第一次,是党中央将纪检工作透明化、制度化的一次重要努力。 (记者 吴飞 李芹 周凯 申延宾)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