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  闻 | 文件决议 | 本网特稿 | 会议进程 | 代表风采 | 代表声音
理论解读 | 辉煌成就 | 海峡之声 | 媒体评论 | 现场报道 | 图片新闻 | 党建巡礼 | 共建和谐 | 两岸党际交流回顾
字号:
院士代表的“参会日记”

  时间:2007-10-18 09:55    来源:新华日报     
 
    71岁的十七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达院士有本厚厚的学习记录本,赴京参会以来,陈院士除了参加大会和江苏代表团的各项活动,每天还写下一篇“参会日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字里行间,体现了一名党代表的炽热情怀。

  10月13日,陈院士这样写道:十七大江苏代表团昨晚6点在东郊宾馆集中后,乘 T66次赴京。作为代表团成员,我感到十分荣幸。在奔驰的列车上,思绪万千,回顾起国家的发展历程和自己的人生道路,回想起“两弹一星”的那段难忘岁月。几十年来,在党的培育下,我为国家做了一些平凡的工作。国家发展建设的成就证明,中国共产党只要下定决心,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

  10月14日上午代表团第一次会议结束后,陈院士回到房间就写下了当天的内容:今天是代表团组团会议,推举了团长、副团长和秘书长,大家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这篇讲话,内容非常丰富,深化了自己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

  10月15日9点,十七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陈达院士早早地做好了听会的准备工作,在认真聆听胡总书记报告后,激动地写下了这段话:总书记的报告集中了全党智慧,对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发展目标作了总体部署。回顾建国50多年来的历程,国家经济发展确实经历了大起大落、波浪式前进,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记者仅仅摘录了“参会日记”的几个片断,而对陈院士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感受和发展理念转型的感悟,则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到更多体会。陈达告诉记者,自己离开家乡通州到清华大学求学后,数十年间一直在北京、新疆、西安等地工作,回到江苏的6年,是国家和家乡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政通人和、欣欣向荣、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孩提时代的印象找也找不到了。”这既是院士日记中的高频词,也是他对记者说得最多的话。“十运会后,南京城市建设上了一大步,新建的地铁多漂亮啊!”“今年清明,我从南通乘船到上海,途经苏通大桥,这座世界级的大桥真是气派。桥通了,南通就融入了上海1小时经济圈,现在桥北地段地价升值,项目集聚。”“连云港的城市框架拉开了,现代化的港城有模样了”……

  陈达说,发展实践离不开创新理论的正确指导,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我深深感到,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的路径更加清晰。自己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切,当是最大的幸事!(陆 峰)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