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  闻 | 文件决议 | 本网特稿 | 会议进程 | 代表风采 | 代表声音
理论解读 | 辉煌成就 | 海峡之声 | 媒体评论 | 现场报道 | 图片新闻 | 党建巡礼 | 共建和谐 | 两岸党际交流回顾
字号:
粤台两地交流与合作不断续写新篇章

  时间:2007-09-18 08:14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9月17日北京消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本网专访了中共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国兴,请他介绍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粤台两地各项交流与合作情况。陈国兴表示,粤台两地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连,两地交流与合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揭开新篇章,他对粤台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目前,粤台两地交流与人员往来日益密切,请您谈一下都有哪些特点?

  陈国兴:粤台两地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连,这些独特的优势为我们开展粤台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十六大以来,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努力推进粤台间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3年至2006年间,全省共接待台湾来粤交流团组500多批7000多人次,组织赴台交流团组2600多批11000多人次。

  十六大以来,粤台交流与人员往来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政党交流揭开了新篇章。2005年3月下旬,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参访大陆,实现了两党分裂60年后的破冰之旅,打开了两岸政党交流的大门,此行首站就是广东。此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等先后率团参访我省,中国国民党台南市党部和桃园县党部也先后组团来粤参访。

  二是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涵盖了文化、学术、艺术、教育、科技、企业管理、体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个方面。

  三是地方特色日益凸显。如以客家文化为特征的客家学术交流活动,以潮汕文化为特征的南澳论坛等活动非常活跃。

  四是青少年交流日趋频繁,高校间的校际交流和学术交流非常热络。此外,非公职人员赴台交流激增以及赴台交流项目的多样化等也是近年来粤台交流的亮点。

  记者:十六大以来,粤台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陈国兴:十六大以来,我省始终坚持“积极主动,发挥优势,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方针,全面推动粤台经贸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制定粤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发展战略和规划。根据台资企业在我省投资的特点和我省梯级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吸引台商直接投资和发展加工贸易企业为主要突破口,开辟一批台商投资区、工业区、科技园区等,吸引不同层次的台湾企业投资。另一方面,努力打造好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这个平台。截至2006年,我省共举办了七届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与会台商总数达11600多人次,其中70%为新来的台商,七届交流会共签订合同、协议1960多个,协议投资金额达88亿多美元。

  近年来,我省每年引进台资企业均以1000家左右的速度增长。截至2006年12月,全省累计引进台资企业21279 家,合同利用台资452.2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65.12亿美元。在粤投资的台资企业中,大企业逐年增多,目前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34家,超过1千万美元的860多家,且初步形成了电子、家具、鞋业等完整的产业链。台资继续成为广东外来投资中仅次于港资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在增加国家税收、外汇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解决了600多万劳动力就业。粤台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仅2006年,广东省对台进出口贸易额就达394.08亿美元(其中广东出口额43.72亿美元,进口额350.3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4.56%。

  粤台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真正达到了双赢的目的。据了解,在粤投资的绝大多数台商都实现了盈利,很多台资企业还不断做大做强。如富士康集团,1988年在深圳投资时还是一个只有128个员工的小厂,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万员工的全球最大的电脑和消费性电子专业生产企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粤台农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之间的交流情况。

  陈国兴:粤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06年4月国务院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准在广东佛山、湛江两市设立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项目全面启动,为促进粤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广大台商在广东投资农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目前,在广东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1000多家,投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投资领域遍及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饲料生产、休闲观光农业等。由于广东气候、土地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农村劳动力丰富廉价,且消费市场容量庞大,粤台农业合作因其潜力巨大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粤台农业交流与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粤台服务业和金融交流与合作也初见成效。去年,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华夏银行广州分行等四家银行向我省台资企业发放贷款的工作全面铺开,目前已向40家台资企业发放贷款,金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授信9家,授信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记者:请谈一谈您对粤台之间交流与合作前景的展望。

  陈国兴: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人民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是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大力开展两岸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我省是对台工作大省,对开展粤台交流与合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我省对台工作的优势,挖掘资源,拓展粤台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我省岭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孙中山故乡等文化优势资源,积极打造粤台间交流与合作新的平台。(齐晓靖)

       中共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国兴(资料照片)

      中共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国兴(资料照片)

  陈国兴简历:1956年11月生,广东佛山市人,汉族,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中央党校研究生。

  1971年后在阳江平岗农场当知青;1977年后,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学习;1980年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干部;1983年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宗教事务局科长、副处长;1990年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副处长、处长、助理巡视员、副主任;2007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

 
编辑:郭碧娟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