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首页 | 专题首页 | 高层动态 | 要  闻 | 文件决议 | 本网特稿 | 会议进程 | 代表风采 | 代表声音
理论解读 | 辉煌成就 | 海峡之声 | 媒体评论 | 现场报道 | 图片新闻 | 党建巡礼 | 共建和谐 | 两岸党际交流回顾
字号:
大力推进京台交流合作创新发展

  时间:2007-09-25 09:47    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9月25日北京消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本网专访了中共北京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马玉萍。马主任表示,党的十六大以来,北京市对台工作坚持务实创新,京台交流合作进入了一个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呈现了不断上升发展的良好态势。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请问党的十六大以来,京台两地交流合作有哪些新的进展?

  马玉萍:党的十六大以来,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对台工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突出北京特点和特色,积极创新工作内容、形式、机制和手段,京台两地交流合作呈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交流合作规模逐步扩大。五年间,全市累计接待来京观光、探亲台胞100多万人;全市大中小学招收台湾学生5000人;组织赴台参访团组4110个、1.5万人;引进各类台资项目2300多个,实际投资25亿美元;两地贸易逐年递增,去年达22亿美元。

  二是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在继续巩固工、青、妇、文、教、卫六大交流支柱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北京优势资源,全方位地开展京台交流合作。目前,京台两地的交流合作已拓展到经贸、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医药卫生、旅游观光、民族宗教、民间社团、非公经济、社区街道、减灾防灾、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慈善救助等几十个行业和领域,交流十分热络,交流合作关系稳固畅通。

  三是交流合作层次大幅提升。适应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需要,京台两地交流合作在高新产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成为台商在京投资重点,无线城市、3G移动通信、动漫制作、都市型现代农业等交流合作深入展开。每年京台两地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论坛等达几十次之多,仅今年第十届“京台科技论坛”就设置了21个专业论坛,吸引了两岸近1500名专业人士踊跃参加,达成了许多合作意向,成效引人注目。

  记者:京台交流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请问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措施?

  马玉萍: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北京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京台两地的交流合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刘淇,市长王歧山,市委常委尤兰田、副市长陆昊等领导,凡台湾来的重要客人都亲自出面接待,凡对台的重要交流活动都亲自参加,凡对台的重要问题都亲自协调。

  第二,突出奥运主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契机,积极地把北京奥运融入到对台交流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台湾同胞参与奥运、共襄奥运盛举的愿望。北京奥组委的领导多次向来访的台湾团组介绍奥运筹备情况;从2004年以来的四届“京台青少年交流周”,均以“相约2008”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京台两地的青年科学家就奥运期间制定和实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健全防御机制等问题,先后四次进行深入研讨;京台两地相关单位密切合作,连续两年在岛内成功举办“相约奥运?畅游北京——奥运旅游赴台推介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岛内来访团组参观奥运场馆3200多人;北京市和北京奥组委为台湾同胞参与奥运项目建设、奥运市场开发、奥运特许商品经营,积极提供方便和支持;设立台湾奥运志愿者报名网站。这些,都有效地加深了广大台湾同胞对北京奥运的了解,增强了参与北京奥运的热情,奥运已经成为京台交流与合作的主旋律。

  第三,着力打造品牌。这些年来,我们从北京市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整合资源、提高层次、扩大影响,推动京台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先后创新举办了“京台科技论坛”、“京台青少年交流周”、“京味文化之旅”、“京台文化节”、“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京台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京台基础教育论坛”、“北京台研论坛”、“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北京对台工作论坛”等十大品牌活动,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设计理念,增加活动内涵,改进活动形式,力求高效、专业、务实,为京台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各具特色的平台,成为引领京台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京台两地、有的甚至在两岸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各方所高度关注。

  第四,创新工作机制。为了充分整合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市开展对台交流与合作的大格局,我们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包括对台经济工作、台生工作、投诉协调工作和宣传工作、调研工作等在内的六项机制,保证了京台交流与合作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五,办实事求实效。一是出台政策措施。在前几年市政府制定出台《北京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若干规定》、《北京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补充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近年来,市台办和市农委又制定了《关于促进京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政策意见》,市台办制定了《加强涉台投诉协调工作意见》和《北京市优化涉台发展环境若干措施和责任分工》等措施,依法切实保证台湾同胞的合法权益,促进交流合作的开展。二是加大投诉协调力度。建立由市台办牵头、32个委办局参加、66人联合组成的工作联络机制,对台胞投诉案件高度重视,特事特办,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年年结案率在90%以上,受到台胞的好评。三是积极解决实际问题。市、区(县)政府长期坚持市长、区(县)长接待台商日制度。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16次市长接待日上,陆昊副市长就台商反映比较集中的8个问题,当场一一予以明确答复,受到热烈欢迎。市台办每年都要研究确定为台胞办一批实事,去年确定的15件实事全部落实,为在京台湾同胞解决了一批生产经营、企业贷款、子女入学、驾照办理等方面的问题。市台办、市委教工委先后两次召开高校台生工作会,研究解决在京台生学习和生活等问题。市财政拨出专款每年为在京60岁以上的老台胞发放生活津贴。这些,对于优化北京涉台发展环境,促进京台交流与合作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记者:请您谈谈未来京台两地交流合作的前景与展望。

  马玉萍:北京具有丰富的对台交流合作资源,京台之间在经贸等各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京台两地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发展前景良好。对此,京台两地的许多人士都抱有强烈的期待。我们要更加积极努力地工作,为推动京台两地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促进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新的成绩和贡献。要着重增强三个意识: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就是要紧紧抓住、认真把握奥运历史契机,进一步扩大京台交流合作的内容和规模,提高交流合作的层次和质量,不仅使广大台湾同胞共享奥运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荣誉,并且使他们能够共享奥运带来的发展机遇。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就是要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尽心竭力地为台湾同胞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为他们在京工作、生活、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三是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认真研究和把握京台两地交流合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工作内容、方式和手段,机制的建立和运用,资源的系统开发、整合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改进,使京台两地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齐晓靖)

  中共北京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马玉萍(资料图片)

 
编辑:董洁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