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首  页 | 专题首页 |  要  闻  | 视  频 | 周年动态 | 两岸情深 | 患难真情 | 血浓于水 | 爱心汇集 | 经济重
人文重建 | 重访灾区 | 新家园新生活 | 志愿者行动 | 自力更生 | 对口支援 | 图片报道 | 各地援助 | 感人事迹 | 评论分析
  首页-专题-时政-汶川地震周年纪念-灾区重建-新家园新生活
 
 
主打羌藏特色 映秀重建宜居小镇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日期: 2009-04-09 19:37

 
 

 
  映秀重建规划专家建议昨日出炉,映秀镇将建成抗震建筑的示范区

  设计原则

  一、以山体和水体为自然景观的特质元素,组织高度、风貌、廊道、视线等设计要素,确保建成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协调

  二、发掘并运用传统和地域特色元素,彰显民族和地域风情

  三、以绿色生态为原则,组织绿地景观设计,打造风景秀美、尺度宜人的镇区风貌

  沿着奔涌的岷江,一座座羌藏特色的小楼错落分布;曾经裸露的狰狞山体上绿树掩映;水陆空立体的交通连起阿坝州对外枢纽……昨日,“5?12”地震震中——映秀镇的重建规划专家建议出炉。在专家的规划建议描绘中,这座曾在震中地带被撕裂的小镇,将有望崛起为防震减灾示范区和现代抗震建筑博物馆。在昨日我省举行的映秀灾后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上,这项映秀镇重建的初步方案由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及东莞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共同建议。250余名国内外专家论证修改后,将报四川省灾后重建委员会审定,最终敲定方案。

  -重建整体规划如何?防震减灾示范区步行3分钟可避难

  “我们建议映秀的中心镇区重建规划为168.5公顷,建成一个万人以内的二级城镇。”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夏南凯说,由于映秀处于“5?12”地震震中,空间和地震中的特殊地位可定位为防震减灾示范区和地震纪念地。

  根据专家初步建议,映秀镇的重建将主要沿渔子溪、岷江两岸分布,建成风光美丽的山水小镇。具体分为:两区(中心镇区、震中保护区),两轴(213国道经济轴、303省道旅游轴),五点(渔子溪、张家坪、黄家村、黄家院村、老街村等新农村建设点)。

  映秀中心镇区将包括原有的中滩堡村、枫香树村和居民社区,规划人口5700人。映秀重建将采用新理论、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建设全国乃至世界性的防震减灾示范区,形成一个现代抗震建筑博物馆群,达到8度设防。对于学校、中心卫生院、政府行政中心等地则将提高1度重点设防,建成灾害下的6个应急防灾中心据点,人均避难面积达2平方米。居民步行3分钟,即可在300至500米内到达紧急避难点。新城重建还将考虑救援信道、隔离缓冲带、防洪消防等功能。

  -当地居民如何谋生?地震纪念点遗址旅游成产业主导

  受地震破坏,映秀山区耕地更加有限,居民将如何谋生?夏南凯等专家建议,映秀应向旅游服务业、水电及特色手工业、山地观光农业等方面发展。

  根据初步建议,映秀镇重建时将保留设置10余处地震纪念点,涵盖自然地貌、人工地物受损、人工新建等3大类型。这些纪念点将分为震中、老虎嘴、镇区3个组团分布。

  围绕“遗址探寻、灾情感受、抗震纪念、重建参观、精神升华”等主题,人们可按照地震纪念为主导的线路,一路参观百花大桥断桥、飞落巨石、地震遗址公园、抗震纪念馆、遇难者公墓、5?12地震震中、堰塞湖、山体滑坡、漩口中学遗址、断裂国道、凤凰重生雕塑等。这些地点将按不同级别进行保护控制。

  映秀位于九寨黄龙和四姑娘山的黄金旅游线上,过境游客也可体验当地的羌藏特色农家乐,参观黄梁沟、瀑布山庄、茶马古道等森林湖泊景色,品尝映秀豆腐干。

  -交通网络如何设置?应急抢险畅通水陆空交通一体化

  由于映秀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上,又是阿坝对外联系的重要节点,夏南凯等专家表示,在这里建设水陆空一体的交通将是今后应急抢险的重要基础。

  专家建议,映秀重建时应设置镇区双出入口,加强跨江交通,并在街坊内部增加疏散通道。在过境交通方面,岷江东路的作用应被强化,并作为213国道穿越中心镇区段的分流线路,承担起汶川县城威州、草坡等北片区各镇与漩口、水磨等南片区的交通联系;213国道穿越中心镇区段,将主要保留漩口、水磨等南片区与卧龙、耿达等西片区的交通联系;303省道将主要联系北片区和西片区。在内部交通方面,213国道穿越中心镇区段将成为主要干线,同时依托岷江西一路、岷江西二路、莞秀路、映秀大道、中滩堡大道、下坪一路、下坪二路等交通干线,共同构成镇区内部交通网络。“三山争秀、二水汇流”的自然环境,也将成为映秀重建的绿色骨架,形成绿色走廊。(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丹 邓宇)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