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 -- 人物访谈

冯理达女士忆爱侣罗元铮:是同志是亲人

时间:2009-09-03 14:42   来源:人民政协报
  8月31日,是著名经济学家罗元铮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在京的经济界人士、罗先生的生前好友、学生和亲朋等齐聚全国政协金厅,和冯理达女士一起,以探讨罗元铮思想理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

  在经济界同仁们眼中,罗元铮是个出色的经济学家,他不仅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又着力探索国内经济问题;既长期从事经济研究工作,又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经济管理。早在1947年的大学毕业论文中,他就开始“探讨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在1977年4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自力更生和洋为中用》的文章,提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这在当时是非常有远见卓识的。在学生们眼中,罗元铮又是个诲人不倦的老师,他非常注重培养经济学人才,除了在北京大学等20多个大专院校兼任教授或顾问,还应聘担任日本早稻田、英国剑桥大学的特邀教授。在亲人朋友们眼中,他又是个充满情趣和关爱、德高望重的长者。但在冯理达心中,罗元铮不仅是亲人,又是同志,是陪伴自己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的爱侣。

  他们相识是在1944年底,那时,罗元铮是成都华西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冯理达是齐鲁大学的学生。当时成都五所大学都成立了学生合唱团,并轮流到各校去演唱,这两人一个是男高音,一个是女高音,并且都担任领唱,所以很快相恋了。随后,1945年,成都发生了轰动全国的“校场口事件”,冯玉祥将军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抨击事件的战斗檄文。作为青年学子的罗元铮对此事件极为关注,因此当他看到冯将军的诗文时,对冯将军的战斗精神和崇高气节格外敬佩。当时,罗元铮正在学校和同学一起创办进步周报《人民与时代》,为了扩大影响,委托冯理达请冯将军题字。冯理达没有直接给在重庆的父亲写信,而是把信写给了母亲李德全,让母亲来请父亲题字。细心的母亲觉察到了女儿的心思。第二年春,她在视察都江堰后来到成都,亲自“考察”这个女儿钟情的年轻人,并欣然同意了他们的婚恋之事。当年5月,母亲李德全带领罗元铮和冯理达来到重庆,把罗元铮介绍给了冯玉祥将军,给这两个年轻人订下了终身大事。

  他们的婚礼是极其简朴的。1947年中秋佳节,冯玉祥将军、李德全女士和罗元铮、冯理达一起由美国西部城市伯克莱驾车前往东部城市纽约、准备领导反对美国援蒋斗争,就在途中,为两位年轻人举办了婚礼。他们的婚照,是在美国一个名叫“爱锁”的小镇路旁,请过路人拍摄的。

  但简朴的婚礼,却更反衬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正如他们当初拍照的那个小镇的名字“爱锁”,此后半个多世纪,两个相爱的人相濡以沫,两颗心始终紧紧“锁”在一起。

  1948年,在横渡大西洋胜利号海船归国途中,罗元铮曾引古语赠冯理达一首诗曰:“皑若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直若朱丝绳,清若玉壶水。”在他心中,妻子就是那样的圣洁可爱。在1956年6月14日,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接见参加制定长期科学规划的学者,罗元铮出席后盼望冯理达早日从前苏联学成回国,夫妻携手参加祖国建设,因此写了首《盼归》的诗寄给了冯理达:“故园兰竹正逢春,中南海里会群英。北国天寒地又冻,盼你载誉早回程。”

  1997年中秋节,是罗元铮和冯理达金婚纪念日,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经友人提议,他们将纪念活动提前到十五大开幕前一天举行,以贺双喜临门。十五大闭幕,朋友们欢聚一堂,“迎金秋日,庆十五大”,会上有人倡议金婚夫妇表演节目。罗元铮的妙语连珠赢得了满堂彩。他说:“我们之所以恩爱如初,一是平等。当我们意见一致时,绝对听我的。当意见分歧时,绝对听她的;二是民主。小事听她的,大事听我的,可我们家从来没有过大事。”

  所有这些美好回忆,都深深藏在冯理达的心中,使她感觉罗元铮从来就不曾离开过。因此,在座谈会上,她恳切地对朋友们说,罗元铮去了,但今天我们不只是追悼和纪念他,而是希望他的思想和理念在新时期有新的发展。这就是冯理达怀念爱人的方式。
编辑:李丹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