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王爱俭代表:当前亟须激活“草根金融”

  时间:2009-03-05 14:2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刘元旭、杨维汉、林艳兴)“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导致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制约了‘三农’发展,亟须改变商业银行主导模式,降低其他资本参与门槛,激活‘草根金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王爱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

  王爱俭说,“三农”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其中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

  “总量问题主要表现农村金融资源不足和抽血现象显著两个方面。”王爱俭说,近几年新增农业贷款余额占同期新增贷款总量比下降很快、比重越来越低,并且每年都有农村储蓄资金流出农村地区,削弱了农村金融供给能力。

  与此同时,结构问题更为突出,突出体现在对微型企业和农户金融供给不足、金融资源分布地域不平衡和金融服务重资金归集轻发放三个方面。王爱俭说,以农户贷款为例,截至2007年末,农户贷款仅占涉农贷款总量的1/5,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正规金融机构,只有1家金融机构的乡镇有8901个,而且现有金融机构提供存款汇兑服务较多,而提供信贷等资金供给服务较少。

  谈到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王爱俭认为,当前鼓励农村金融供给的政策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农村金融发展思路仍以管制替代监管,农村金融供给模式以银行主导为主,门槛较高限制了多种类型资本的进入。以2006年以来国家鼓励发展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四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例,规定除了现有商业银行外,其他机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单一股东持股5%以上需要监管部门批准,对于村镇银行以及贷款公司都限定必须由商业银行主导,这就限定了民间资本和其他类型的国有资本参与提供农村金融供给的空间,其政策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王爱俭建议,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信用社等现有正规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培育新型金融主体,激发各类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同时,改变当前信贷资金供给与风险保障服务各自为政局面,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编辑: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