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两会”:天涯海角同步关注

  时间:2009-03-10 1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连日来,海外华侨华人十分关注“两会”,各类华文媒体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报道,所有内容都紧随、跟进会议的进程,呈现出与国内同步化、零距离的关注趋势。在海外一些侨团会所和中餐馆的电视屏幕前,经常围满观看“两会”重要新闻的人群。相关话题不仅是唐人街的街谈巷议,也成为散居各社区的华人家庭讨论的一大兴趣题目。

  侨胞怎样看“两会”?本报编辑部收到多位侨胞发来的文章,记者又通过电话访谈、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约请侨胞发表高见。他们的话题涉及国家政治生活、金融危机、侨务和侨社建设等方方面面,有议论、有评价、有感叹、有建议,参与热情很高。

  侨心与“两会”越来越紧密

  侨胞们最关心和期待的是,中国能很好地发挥现有的国力,渡过金融危机。海外侨学界普遍认为,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民生为主线,围绕民生话发展,定目标,定措施,报告顺民意,得民心。

  居住在圣地亚哥的旅美作家宗鹰先生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干部,从人民代表到政协委员,头顶多大压力,肩挑多重担子,可以想象和理解。金融海啸从美国而起,先失信誉再失信心,又反过来由丧失信心而更丧失信誉,当局多次救市未见正面效应,华尔街的信用信誉泡沫化了。相形之下,中国重信誉,守信诚,内强信心,并向外界传递了坚定的信心。

  有侨胞注意到,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及信心、诚信、坚信、守信、互信等“信”字的就有约14处,高频使用的“信”字,凸显中国政府破解危机的姿态和思路。放眼外界,很少有国家能信心十足地把经济增长目标定为8%,支撑中国迎难而上的,正是可贵的“中国信心”。“侨”即是“桥”,海外华侨华人一头连中国,一手牵世界,中国一揽子经济计划指出的方向,也可作为华侨华人应对危机和调整自身发展方向的参照。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黄克锵向本报传来对“两会”的建言,洋洋数千字,话题集中在反腐败斗争。他对海外华侨华人比较关心的贪官远遁海外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说,中国政府近几年反腐败年年加大力度,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反腐败斗争有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海外就不时听到有贪官逃到国外的新闻,有人利用中国与他国尚未建立或完善引渡条约的空子而逍遥法外。

  黄先生认为,对违法腐败现象的产生,应多方查原因,先彻底了解腐败分子的狡猾和奸诈的手段,纪律调查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要多管齐下,不断完善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等,推进包括干部选拔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罢免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和群众监督制度在内的干部监督制度的创新。

  “两会”焦点,切脉很准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两会”卓有成效地召开,引起世界各地的瞩目,华人社会更是格外关注。新西兰新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王治平先生正在出差的旅途上,无论在哪里,一有机会就观看、查看有关报道。他告诉记者,我注意到,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问题和议案提案,相当集中于民生民意,会内会外热议的,都是百姓的切身利益、生活和祖国的前途。

  王治平说,去年发生奶粉事件,让侨胞格外牵挂国内的人们,很多朋友委托我们从海外邮寄奶粉,哪怕是高昂的价格、漫长的旅途也在所不惜,最后国内的奶粉问题解决了,还有其他的食品呢?侨胞们在外还是牵肠挂肚。最近欣闻国家颁布了《食品安全法》,我觉得民以食为天的头等大事可以找到法律的保护了,大家感到非常欣慰。还有,我从报道中看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代表委员的关切,他们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对此,我认为今年“两会”对焦点问题切脉很准,期待能找到良好的解决方法,那么今后中国的人才就不会无谓地流失了。

  服务好保护好海外侨胞

  菲律宾中国商会董事局主席许克宜先生希望通过本报反映侨社心声。在侨言侨,他认为中国政府这些年越来越重视发挥海外侨胞的作用。同时,“侨”的作用还有提高的空间,关键是要进一步提升“侨”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此,政府特别是涉外涉侨部门,应继续做好服务和保护海外侨胞的工作。护侨助侨,过去如此,在我们国家迈向强盛、被重视时,更要如此。

  许克宜先生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加强对海外侨民的保护。侨胞在外生存发展十分不易,经常在旅居国遇到各种不公的待遇或被歧视。维护海外侨民的正当权益,是中国驻各国使领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不仅对已经出现的危及、损害侨民的事件要深入现场、及时处理、帮助解决问题,平时对影响侨胞生存发展的难题与热点,如侨民身份证问题、提供领事保护等,也主动及时地排忧解难,提供良好的服务。第二,随着中国侨民在各国的投资趋广,可能引发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也会增多,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力度,保护海外侨民的投资权益,使相关事件更及时地得到处理,这是广大海外侨商十分期待的。
 

 
编辑:杨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