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浏醴起义(1906)

  时间:2006-09-01 13:42    来源:     
 
 

在1906年萍浏醴起义牺牲的同盟会员刘道一

  1906年夏天,在日本留学的同盟会萍乡籍会员蔡绍南,和湖南衡山籍会员刘道一奉黄兴派遣回国,策划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为目标的武装起义。

  蔡、刘二人回国后,与各路首领约在同年的五月开会。会中宣称奉孙中山之命,组织革命机关。会议推举浏阳哥老会首领龚春台为“大哥”,以“忠孝仁义”堂为最高机关,接受同盟会的纲领和指挥。会后,各路首领分头发展组织,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同年六月,蔡绍南与各首领在萍乡北部的大岭下弹子坑慧历寺再次举行会议,讨论起义所需军火和钱粮各事,派蔡绍南、魏宗铨赴日本向孙中山报告请示。蔡、魏二人到达上海正拟东渡日本时,萍浏醴三县交界处麻石的会党遭到清烟的进攻,情况危急。龚春台急电召回蔡、魏二人商议,蔡、魏、龚等商定在当十二月官府封印期内举事。拟兵发三路:一据萍乡安源为根据地;一据浏阳、醴陵,进攻长沙;一据万载、宜春,东出瑞州(上高)、南昌,进取江南。但之后陆续发生会党首领被捕、被害事件,鉴于当前形势危急,一部分首领要求提前举事,一部分首领则主张等国外军械运到后再发动,争论至深夜仍无定论。原上栗武教师会首领廖能宝等不愿再拖延,召集二、三千人,树起“大汉”白旗,率先发难起事。蔡、龚、魏等见大势已成,只得以洪江会总机关名义,通知各地洪江会同时起义。这样,比原定计划提前两个多月。于1906年12月4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爆发了萍浏醴起义。 起义军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推举龚春台为都督,统领全军。蔡绍南为左卫都统领兼钱库督粮司,廖叔宝为前营统带。发布《中华国发军起义檄文》,宣告奉中华发国政府令,遵循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檄文历数清廷腐败卖国行为,宣布起义军的目的是建立共和民国。

  十月二十一日,起义以萍乡高家台会众为主力,起义军共1万余人,分3路攻入上栗市。桐木和宜春兹化的洪江会数千人得到号令,速占领桐木。安源附近和宣风、芦溪等处煤矿工人得知起义爆民,纷纷加入起义军。当时报纸报道:这些地方“矿井辞工者每日以百数计。”

  此次起义还波及到宜春、万载、修水、衡山、湘潭、平江等县,陆续投入起义战斗的共约3万余人,基本群众是农民、手工业工人、煤矿工人和陶瓷工人,少数巡防营士兵和知识分子。此外浏阳东乡和北乡以姜守旦为首的洪福会数千人,皆投入起义之中,表示愿与洪江会实行军事上的合作。

  起义震动了国内外,国内一些报纸辟专栏逐日报道“萍乡乱耗”、“萍匪乱事”。外国报刊也纷纷报道起义消息。各地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为之震奋,旅日同盟会会员纷纷向总部请求回国参加战斗。孙中山连日与会员商讨支持萍浏醴革命军办法,专人派往萍乡、醴陵联络,有的则分赴各地,响应萍浏醴起义。清王朝对声势浩大的起义,惊恐万分,即该派军队镇压,这次起义期间,清廷出动兵力四、五万人,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清廷镇压人民反抗出动兵力最多的一次。起义之初,义军处于进攻阶段,所向披靡,大败官军。但不几天,各路官军陆续赶到,起义军很快转入劣势。十月二十六日,起义军虽然英勇迎战,坚守阵地,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此后起义转向衰落。在十月二十七日、十一月初六和同年的十二月,起义军缕缕失败,起义至此也最后以失败告终。

  起义被镇压后,刘道一、魏宗铨被捕就义,蔡绍南匿藏广西。清朝政府厉行清乡,四处搜捕,屠杀起义者。在这次起义过程中被杀的达万人以上。

(来源:央视国际)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