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老人谈辛亥(八) :在汉口之战的十六天里

  时间:2006-09-22 11:10    来源:     
 
 


 
    
在汉口之战的十六天里
 
龚松珊

  辛亥年,我刚满二十一岁,先在新军三十标二营当通讯员,后又下棚当兵。十月十日(即农历八月十九日)清晨,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后,我标右队排长张廷辅继而被捕,消息传至我营,有人说革命机关大都被破坏,也有人说,名册已被搜去,清吏正在按名逮捕。一时人心惶惶,不知所措。这时,我队革命党代表王文耀等立即秘密集会,认为必须及时发难,力挽危局;并派出代表与各方联系后决定,由工程八营首先发难,以枪声举事信号。
    
  待到起义枪声一响,三十标第二营驻武昌的约二百人(另有两队驻汉口),和第三营全体响应,投入战斗。
   
   十月十一日军政府成立,我所在的三十标编为第四标,标统为谢元恺(原任三营左队队官),于十月十七日开往汉口刘家庙,抗击南下清军。
    
  清军刚刚开到,前线兵力不过千人,大队人马在三道桥以北。民军针对这一敌情,立即向清军发动进攻,当推进至刘家庙西北时,敌舰开来助战,因炮火猛烈,民军多系新军,一时不能结束战斗,只得暂退大智门。这时民军后援部队中的机关枪队,以及敢死队队长方兴、马荣等先后率队到达;清军立脚未稳,即被杀得大败,死伤无数;民军又占领了刘家庙车站。不多时,清军反攻,水陆两路并进,炮火密集,民军只得且战且退,居民及工人纷纷赶来助战,拆毁铁路,使清军一列火车出轨翻车,但民军亦有较大伤亡,管带赵承武、排长刘国璋及雷世恺等人牺牲。
    
  就在这天午后五时,一列火车满载清军向刘家庙增援;民军集中炮火,猛烈轰击,加上群众助威,一时枪声、炮声、杀声、喊声,惊天动地,敌军闻而丧胆,开始向三道桥以北溃退。我们截获了清军粮食六百担、子弹四百箱,背包、雨衣、皮鞋各三千件,帐蓬四百床;附近居民及铁路员工主动担任后勤,争相搬运战利品;老人妇女为民军烧茶送水,商会亦专备食品慰劳民军。
    
  当晚七时后,清军主力又进抵丹水池、头道桥一线,民军第四标标统谢元恺率步兵二营,炮兵一营,利用铁路沟堤掩体,向清军开始攻击,双方各自依托有利地形,相持约二小时。这时,步兵管带杨传边率队冲锋,将清军压至二道桥一线。

  第二天下午(十月十八日),民军暂在造纸厂设防;敢死队队长天斌自告奋勇,向滠口之敌进攻,颇有斩获。这时军政府任命谢元恺为前敌司令,徐少斌为前锋司令,第二协所部均在造纸厂集中待命。十月十九日,徐少斌率队前进至三道桥以北地带,向清军阵地猛扑,不料遭到清军伏击,徐少斌中机关枪弹数处,壮烈牺牲。
    
  十月二十一日谢元恺率队再攻三道桥,因在桥上目标过于集中,清军用机关枪密集扫射,民军伤亡较大,只得退回原阵地,修筑工事,再图出击。相持至十月二十七日,清海军偷袭至江岸,向民军阵地侧面炮轰,民军猝不及防,死伤近五百人,只得退守大智门。
   
   正当民军一时失利的关键时刻,民军内部出了叛徒。指挥官张景良原系清军标统,首义那天随革命反正;因其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懂得军事,大家公推他担任指挥。不料张景良甘心投敌,趁生死关头,原三十标第一营后队队官罗家炎任弹药军械官,仅发给士兵每人子弹两排,子弹打完即伏地待援。实则借此迫使民军放下武器,束手就擒。而张景良本人此时尚在歆生路(即现在江汉路),袖手旁观。不久,果然清军分两路压境,一路由三道桥正面而来,一路由姑嫂侧面进攻,民军不支,只得退守大智门。但张景良与罗家炎这两个阵前通敌的民族败类,最后终于自食其果,被军政府枪决。
    
  为了重鼓士气,谢元恺亲自出任前线司令官,第二标在右,第四协在左,分头并进;清军虽然炮火猛烈,民军在进抵刘家庙附近时,谢元恺一声令下,士兵立即枪上刺刀,杀声震天地冲入敌阵,展开了一声短兵相接的肉搏战,杀得清军丧魂失魄,弃阵而逃,刘家庙遂为民军克复。可是民军连日奋战,亦已疲惫不堪,十月二十八日,清军大批开到,第四协统张廷辅受伤,大智门弃守、谢元恺又亲率民军几次往返冲杀,虽然重创了清军,但民军连日伤亡亦近二千人之多。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忠骸,由中国红十字会自动出面,收葬于汉口六大堆烈士公墓。 
    
  十月三十日,谢元恺与炮队队长蔡德懋商定步炮配合作战方案,由谢元恺督队在前,炮队在后发炮掩护进攻。但当炮队向前推进途中,被清军发现,用新运到的十生的大炮,集中火力向我炮队猛轰,我炮队官兵伤亡较大,蔡德懋亦中弹牺牲。谢元恺得知蔡德懋牺牲后,义愤冲天,拔出指挥刀,带队冲向敌阵,因目标过大,亦中弹阵亡。民军只得退守刘祥花园一带,在谢元恺亲自指挥下的这两场激烈的战斗,真可说是杀得鬼神皆惊。尤其这几位英勇战将,以及敢死队队长马荣、李忠义、李继等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景,实在令人崇敬,终身难忘。 
    
  十月三十一日,清军以步兵一标,由后湖堤迂回民军右侧,猛攻我阵地;用退管炮数尊,以燃烧弹射击,烧毁大批民房。民军不支,渐退至张美之巷、六渡桥、满春路一带。此时,郭秉坤率尖兵连,攻歆生路之敌,夺回已失去的山炮四尊,子弹数十箱。熊秉坤又率队向桥口,将近面粉厂,与清军在铁路外遭遇,清军火力甚猛,民军又有大量伤亡。同时,清军又控制汉口市区,置机枪于高大建筑之上,居高临下,民军终于无法支持,于十一月二日,撤退武昌。 
   
  以上是我参与汉口之战十六天的亲身经历,当时仅凭一腔爱国热血,投身革命战斗,对革命真理尚不深知。今日回忆往事,革命先烈们的种种神情,历历在目,可歌可泣。现在我已年逾九旬,余华有限,惟望完成统一建设大业,以慰孙中山先生和创建民国的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来源:湖北电视台网站)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