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老人谈辛亥(四):亲手绘战旗 首树武昌城

  时间:2006-09-22 11:01    来源:     
 
 

 

亲手绘战旗 首树武昌城
 
赵师梅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上发动的武昌起义,经过一夜的拼死战斗,一举攻占了湖广总督衙门。十月十一日上午刚过,突然汉阳门和钟鼓楼前欢声雷动,人如潮涌,原来是汉阳门城楼上和钟鼓楼顶,各竖起一面十八星大旗。

  约在起义的半个月前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革命团体共进会的领导人刘公在昙花林住所,把我和陈磊(陈潭秋的哥哥)、赵学诗(我的胞弟)三个共进会成员邀去,要我们绘制革命战旗十八星旗,以备起义使用。我们三个当时就读于武昌中等工业学校,陈磊是机械系学生,学诗与我是电机系学生。我们都能绘图并有绘图仪器。刘公说明了尺寸要求,并向我们阐明了图案的含义;红地和黑九角星象征“铁血”,就是说革命必须使用武力,以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黑九角星内,外角上共有十八颗金黄色的圆星,代表关内十八个行省,意味着这是一次民族大团结的革命。同时,要求我们找一家可靠的裁缝店,秘密缝制二十面。三天之后,共做成了八面,但其中两面的旗杆尚未做好,所以我们先将六面大旗,送到武昌小朝街八十五号起义军总部。

  十月九日,革命党领导人之一的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十四号共进会机关内装置炸弹,不慎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来,大肆搜查,并将革命党的有关文件、书信、名单统统抄去 。同天晚上武昌小朝街总部被抄。十日凌晨,袁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消息传开,革命党人人人自危,就连缝制十八星旗的裁缝店老板,也弃店而逃。

  武昌首义成功后,代表清朝封建统治的黄龙旗,从此在武昌绝迹。但是,革命党自己准备的十八星旗,已被抄去,一时赶制不及。于是,革命党领导人邓玉麟、蔡济民等找我,问有何办法。我说,尚有两面藏在裁缝店里。大家欢喜,急忙赶到裁缝店,但见该店门户深锁,人去店空。又派人多方寻找裁缝店老板,终于使这仅存的两面十八星战旗,很快地飘扬在武昌城的上空。

  一九一四年,孙中山从湖北选拔二十四名青年分两批出国深造,我在首批,被分配到美国留学。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是第一批,被分配到英国留学。我在美国读了一年小学、三年中学、四年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在工厂里做了一年工。一九二二年中山先生领导北伐,我急于参加革命斗争,回到了上海,见到中山先生。先生勉励我们,把所学的知识用于中国的建设,我被分配到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教数学、物理。一九二四年,我在湖南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任主任,并被授予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批“教授”职称。

  辛亥首义,已九十周年,缅怀当年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慷慨悲歌,令人崇敬。中山先生未竟的革命大业,已经继续发展,我虽年近九旬,仍愿竭尽余年,为祖国多作贡献。


(来源:湖北电视台网站)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