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1911

  时间:2006-09-21 10:58    来源: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2月(正月),湖北革命党人刘敬安(静庵)在武昌建立革命团体日知会,孙武、张难先、曹亚伯等百余人入会。
  9月5日(七月十七日),宫崎寅藏等为声援中国、朝鲜的革命斗争,在东京创办中文版《革命评论》半月刊,章炳麟为封面题字。1907年元旦曾发行“支那革命号”特集,专门介绍中国革命。3月,因内部意见分歧而终刊,前后共出十期。
  12月2日(十月十七日),《民报》创刊周年纪念大会在东京神田锦辉馆举行,到会近万人。孙中山发表题为<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的重要演说,系统阐述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思想。
  12月4日(十月十九日),由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策动的萍浏醩起义爆发。洪江会首领龚春台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都督”名义,檄告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国,实现地权平均。数日间,起义军连克浏阳县境文家市、萍乡县境上栗市和桐木、宜春县境慈化等地,众至三万余人。清政府急调鄂、湘、赣、苏四省军队和当地驻军四、五万人进剿。起义军转战两旬失败,蔡绍南、刘道一、魏守铨、廖叔保等义军首领数十人殉难,万余群众惨遭杀害。
  12月16日(十一月初一日),上海绅商和立宪党人组织第一个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举郑孝胥为会长,张謇、汤寿潜为副会长。后杨度在北京和湖南设宪政公会,汤化龙在湖北成立宪政筹备会,丘逢甲在广东成立自治会。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5月22日(四月十一日),革命党人在广东发动潮州起义,拥同盟会员(原三合会首领)陈涌波、余既成为革命军正、副司令,檄告除暴安良,免除苛税,因起事仓促,伤亡过重,于27日失败。此即孙中山第三次起义。
  6月2日(四月二十二日),为响应黄冈起义,同盟会员邓小瑜领导会堂二百余人,在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七女湖起事。战斗十余日,失败。此为孙中山领导的第四次起义。
  7月6日(五月二十六日),光复会员徐锡麟率巡警学堂学生数十人在安庆举义,击杀安徽巡抚恩铭,占领军械局。旋失败。徐被捕英勇就义。
  7月13日(六月初四日),秋瑾谋响应安庆起义,被清廷侦悉,是日在绍兴大通师范学堂被捕。15日凌晨壮烈牺牲于轩亭口。
  8月,部分会堂首领和与会党有联系的同盟会员张伯祥、焦达峰、孙武、刘公等近百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共进会。宣布以同盟会纲领为纲领,但将“平均地权”改为“平均人权”。谋在长江流域策动起义。张伯祥、邓文翚、刘公先后任会长。旋在川、湘、赣等省相继成立分会,并在会堂中发展会员 。
  9月1日(七月二十四日),同盟会员王和顺率二百余人在广西发动钦廉防城起义,5日攻占防城,杀县令,张贴《中华国民军都督王告王告示》,宣布“扫专制不平之政治,建立民主立宪之政体,行土地国有之制度”。后又攻袭钦州、灵山等地。中旬,起义军退入十万大山。引为孙中山第五次起义。
  10月17日(九月十一日),梁启超、徐佛苏、蒋智由等在东京创设立宪团体政闻社。拥护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开成立会时,革命党人张继、陶成章等率众一千多人大闹会场。是月,蒋智由在上海主编《政论》月刊,作为该社机关报,标榜“改造政府”,“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
  12月2日(十月二十七日),同盟会员黄明堂率乡勇八十多人在广西镇南关起义。4月,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由河内赶赴战地参战。起义军与数千清军血战七昼夜,最后失败。此即孙中山第六次起义。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

  2月(正月),清政府议定再加二十万金的赏额,通令全国缉拿孙中山。
  3月27日(二月二十五日),黄兴亲率以安南华侨同盟会员二百多人组成的“中华国民军南路军”,在广西发动钦州笃山起义。坚持四十余日。5月3日,退回河内。此为孙中山第七次起义。
  4月30日(四月初一日),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在云南河口起义。5月5日,孙中山电委黄兴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命即赴前线督师。清廷急令滇、黔、川、桂、四省围剿。5月26日,河口失陷,起义军退回安南。至此,孙中山在西南边境领导的武装斗争完全失败。此即孙中山第八次起义。
  11月19日(十月二十六日),熊成基率马、炮两营士兵千余人发动安庆新军起义,旋失败。熊成基出走日本。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

  4月,孙武、焦达峰在汉口法租界设立共进会鄂部总会,设分机关于武昌。联络长江中下游各会堂,组织“中华山”,策动起义。8月,焦达峰在湖南长沙建立共进会机关。
  11月27日(十月十五日),各省谘议局联合会召集十六省谘议局代表在上海开会,议决组织"请愿国会代表团"进京请愿,要求缩短立宪、迅速召开国会和设立责任内阁。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

  1月16日 (已酉十二月初六日),请愿国会代表团三十三人齐集北京,举直隶议员孙洪伊为领衔代表,向都察院呈递请愿书,要求一年内即开国会。清政府以“筹备既未完全,国民知识又未画一”为借口,拒绝所请,第一次请愿失败。
  1月29口(己酉十二月十九日),黄兴于23日离日本,是日抵香港,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旋赵声、胡汉民、朱执信等参与筹划。
  2月12日(正月初三日),广州新军起义,举倪映典为司令。起义军三千人分路进攻广州城,遭清水师提督李准镇压,倪被诱杀,起义失败。此为孙中山第九次起义。
  5月20日(四月十二日),同盟会通告驻北京各外交使团,呼吁各国在中国人民即将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中保持中立。
  6月16日(五月初十日),各省请愿同志会和澳洲、南洋华侨请愿代表向都察院递送十份请愿书,发动第二次请愿,要求速开国会。27日 ,清廷发布上谕,严厉训示立宪派以后"毋得再行渎清"。立宪派不甘屈服,议决扩大请愿代表团,俟资政院开会时继续请愿。
  9月23日(八月二十日),资政院自1907年9月20日诏设以来,经过长达两年的筹备,是日正式开院。设议员二百名,内由政府钦选一百人,各省谘议局选派一百人。10月22日,资政院将请愿代表团第三次上书转奏。
  11月4日(十月初三日),清政府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于宣统五年召开国会,国会未开以前,先厘定官制、设立内阁。同时下令各省请愿代表“即日散归,各安职业”,不得再行请愿。
  11月13日(十月十二日),孙中山、黄兴、赵声、胡汉民以及槟榔屿、怡保、芙蓉和国内东南各省代表在槟榔屿召开重要秘密会议,决定在广州再次发动新军起义,计划占领广州后,黄兴率一军出湖南趋湖北,赵声率一军出江西赵南京,长江流域各省举兵响应,会师北伐。会后赵声潜往香港联络新军,黄兴、胡汉民、邓泽如分赴南洋各埠筹款。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

  1月30日(正月初一日),湖北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举蒋翊武为社长。以<大江报>为宣传机关。
  2月4日(正月初六日),黄兴电邀谭人凤至香港,共商联络中部各省策应广州起义。次日,谭即赴湘、鄂活动。23日抵汉,与居正聚商,希望湖北急起响应。
  4月8日(三月初十日),同盟会革命军统筹部在香港召开重要会议,制订广州起义作战计划,预定13日发难,分十路进攻。任命赵声、黄兴为革命军正、副总司令。
  4月27日(三月二十八日),广州起义(亦称“黄花岗之役”或“孙中山第十次革命”)爆发。黄兴、朱执信亲率“选锋”(敢死队)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奋战一昼夜,后因孤军无援,失败。方声洞、林时爽、林觉民、喻培伦等八十余人死难。事后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5月3日(四月初五日)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湖北,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于是日召开紧急会议,议定今后以两湖地区为“中国革命之主要中心”,积极筹划起义。
  5月8口(四月初十日),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大学士那桐、徐世昌任协理大臣。
  5月10日(四月十二日),湖北文学社召开代表会议,决定在武昌小朝街八十五号设立起义领导机关。次日,与共进会代表筹商合作,共同起义。
  5月20日(四月二十二日),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借款六百万英镑,以路权相交换。
  5至7月,湘、川、粤四省绅商学界和工农群众,相继集会、游行、罢课、罢市,呼吁保路,反对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保路运动迅速兴起。
  6月17日(五月二十一日),四川谘议局铁路公司股东会在成都发起组织保路同志会,推立宪党人薄殿俊、罗纶主持会事,以“拒借洋款,废约保路”为宗旨。自此,保路同志会在四川各府州县普遍建立,拥众数十万人。
  7月31日(闫六月初六日),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作为策动长江流域各省起义的领导机关。举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五人为总务干事,设本部于上海,设分会于苏、皖、湘、鄂、川各省。
  9月7日(七月十五日),赵尔丰诱捕四川谘议局正、副议长薄殿俊、罗纶和铁路股东会、保路同志会首领颜色楷、张澜、邓孝可等人。成都立时聚众万人,齐集督署请愿,要求释放蒲、罗等人,赵竟下令开枪,数十人遭惨杀,制造了“成都血案”。
  9月16日(七月二十四日)湖北文学社,共进会召开联合会议,成立统一机构,举蒋翊武为总指挥、王宪章为副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
  9月24日(八月初三日)文学社、共进会于次密商起义计划,决定于中秋节(10月6日)举事,后展期至10月9日。
  10月3日(八月十二日),黄兴致书同盟会中部总会,赞成在武汉起义。5日复表示不日将由香港赴汉指挥。
  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配制炸药失慎爆炸。革命秘密机关暴露。湖北当局根据沙俄驻汉领事馆所抄获之革命党名册,在武汉三镇大肆进行搜捕,彭楚藩、杨洪胜、刘复基被捕,翌晨遇害,原定计划起义因是受阻。
  10月10日(八月十九日),是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等鸣枪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新军各标、营革命党人纷纷响应,齐集楚望台,推举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旋攻占湖广总督衙门。瑞澂、张彪弃城逃命。辛亥革命爆发,史称“武昌起义”。
  10月11口(八月二十日),起义军占领武昌,攻克汉阳。
  10月16日(八月二十五日),湖北军政府言论机关<中华民国公报>在武昌创刊,孙武主办,张樾主编。
  10月17至18日(八月二十六至二十七日),帝国主义各国驻汉领事和驻京公使,相继宣布“严守中立”。与此同时,英、德、美、日、俄、奥等国兵舰二十艘在武汉江面集结,阴谋进行武装干涉。
  10月27日(九月初六日),清政府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所有派赴湖北进剿革命军的海陆各军及长江水师,均归袁氏节制调遣。
  10月28日(九月初七日),黄兴自香港经上海到达武汉,指挥汉口保卫战。
  11月2口(九月十二日 ),北洋军陷汉口,大焚劫市区。
  11月27日(十月初七日),成都宣告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举谘局议长蒲殿俊为都督。至此,全国有十四省宣告起义“独立”,脱离清廷统治。在清廷新陆军十四镇、十八协中,参加起义或已溃散的计达七镇、十四协。汉阳失守。黄兴主张放弃武昌,进取南京,遭否决。次日,黄兴离汉赴沪。
  12月2日(十月十二日),江浙联军经过十天奋战,于是日攻克南京城 。南北双方在武汉首次达成停战协议,宣布自3日起武汉地区停战三日。6日又约定延期三日。9日再展期十五日。武汉战事自此停止。
  12月4日(十月十四日),汉口各省代表会议决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同时确定会议移至南京举行。
  12月12日(十月二十二日),十四省代表自武汉齐集南京。15日议决缓选举临时大总统。17日改选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同时议决由黄兴代行大元勋职权,组织临时政府。
  12月18日(十月二十八日),南北议和代表伍延芳、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首次开议。
  12月26日(十一月初七日),孙中山在上寓所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与黄兴、宋教仁、胡汉民、陈其美等共商组织临时政府方案。众举孙为总统,黄为内阁总理。由于孙中山坚主总统制,旋决定暂不设总理一职。
  12月27日(十一月初八日),黄兴、宋教仁赴南京,黄兴向各省代表会提议,政府组织取总统制,并请速举孙中山为临时总统,以一事权。
  12月29日(十一月初十日),十七省代表和华侨列席代表共四十五人在南京召开选举临时大总统会议,每省一票,孙中山以十六票的绝对多数正式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来源:湖北电视台网站)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